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基调或为稳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11:1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健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如之前媒体报道的提前召开,会议将在12月5日如期召开。有分析人士预计由于经济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保增长的任务并不十分迫切,“保增长”的基调或将被“稳增长”所替代,而数日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了“5个更加注重”的概念。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层面最高的决策会议,会议通过回顾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得失,展望未来经济趋势,并确定未来一年的政策总基调,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总基调是中央经济会议上最受关注的事情,之前市场普遍预期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制定2010年经济基调将会延续2009年的内容。

  而自从2008年开始,中央经济总基调就是由多字方针组成,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之后随着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基调在2008年发生过4次较大的变更,年初是“防通胀、防过热”,年中变化为“保增长、控通胀”,2008年9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基调演变为全面“保增长”,2008年11月被调整为 “保增长、扩内需”。

  2009年的经济基调基本是延续2008年的内容并作出一些调整,整个宏观调整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来进行,后来随着形势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加入“保就业、防通胀”等内容。

  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在在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央高层在多个场合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经济总基调将会延续2009年内容并做出适当调整。

  当时,考虑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保增长的任务并不十分迫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保增长”将会被“稳增长”基调所替代;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严重,“调结构”被认为是“稳增长”之后另一个经济方针;同时被认为列入经济基调的还有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同时考虑中央高层多次表示民生投资永远不会过剩,市场判断民生也将是2009年经济基调之一;至于通胀预期问题,由于明年通胀恶化的概率较少,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防止通胀或管理通胀预期”甚至不会放在中央的经济基调中。

  但上述预测可能都会落空,来自官方的信息是,不管是9字方针、12字方针或16字方针,在2010年可能都不会被提及,“多字方针可能不会提及,甚至都不会提及保增长或稳增长问题,而是以其他的词语来替代。”一位官员说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认为统一经济思想的“定调会”,“鉴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距离中央政治局会议仅有不到一周之遥,我们认为两次会议在政策立场方面将保持统一。”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乔虹在报告指出。

  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上,中央提出 “5个更加注重”的概念,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5个更加注重将可能是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总指导方针。”一些先知先觉的经济学家判断,高盛高华对“5个更加注重”还做了更加详细的诠释,首先,第一注重表明政府首要任务是防止过度投资、抑制过剩产能、提高工业产出能源效率;其次,政府将在中长期内将经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和内需拉动相联系。第三注重表明政府将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致行动。第四则表明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将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加强住房保障、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等。最后一个注重表明政府已清晰地阐述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与经济基调密切相关的是政策目标,很多人认为未来政府将会坚持8%经济增长目标,但更多人认为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淡化此提法。对于货币政策目标,之前来自银监会的信息表明,明年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在6-7万亿,广义货币增长(M2)目标继续维持17%左右增长幅度。而来自投行的预测稍高,“我们预计,银行新增贷款2010年是7-8 万亿元, M2 增长目标可能会在17-18%之间。”摩根士丹利指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