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险峰华威聊财经媒体未来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3:24  新浪财经

  2009年11月20日上午10:30,《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伊险峰、《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华威做客新浪,聊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为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乔旎: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乔旎。今天演播室请到嘉宾,第一位是《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伊险峰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伊险峰: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乔旎:第二位是《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华威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华威:大家好。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华威、《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伊险峰、新浪财经主持人乔旎(来源:资料图片)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华威、《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伊险峰、新浪财经主持人乔旎(来源:资料图片)

  主持人乔旎:两位嘉宾今天做客聊天室,我们知道2009年是财经媒体变动非常大的一年,包括财经杂志、网络、电视等等都在改变,您觉得现在来说财经媒体的现状是什么?

  伊险峰:财经媒体的现状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2008年创刊了,我们创刊之后,陆陆续续地又创刊了几个财经比较新的媒体。今年的变化都是正常的一个变化,但是因为有了特殊的事件,就显得特别热闹。

  主持人乔旎:今年觉得整个财经媒体圈特别地热闹。

  伊险峰:对,我们现在是娱乐化。我们还是了解自己了解得多一点。从我们创刊之后,我们感觉最大的一个变化可以理解成我们读者群的变化,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好比从我们开始定位在80后的读者群体,在2007年的时候去设想媒体的时候,当时最大的80后的人是27岁,到明年的时候,可能他们马上进入到30岁的年龄段了。他们在阅读一本杂志上的需求,他们心理,他们是看着互联网长大的,他们跟互联网媒体之间的竞争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我们自己杂志角度来讲,可能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是占到了一点便宜。

  主持人乔旎: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伊险峰:对,你像我们从2008年2月份创刊,到现在,我们基本上今年应该是接近盈亏平衡,这个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自己是想不到的。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定位在80后的群体,本身是围绕公司报道的办刊方向,我们打算从边缘化一点点地进入主流里,现在看,比我们预计得要快。

  主持人乔旎:20个月实现盈亏平衡,您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伊险峰:从我们杂志的发展角度来讲,最大的原因是开始的定位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我们80后的人群,还有是成熟里的公司人的人群,这两个是最主要的,我们基本抓得还是比较准备。再有一个,我们开始确定的发行量至上的原则。做财经类媒体,包括我们很尊重的一些媒体,在创刊的时候,或者发展过程中,经常会说,我们要抓住高端人群,一提财经就是高端人群。我们觉得从公司人的人群来讲,在城市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公司里,只是公司有大有小,它的形态可能有的是国有的,有的是民营的,还有的是跨国公司的。主流社会里的人群是这么一块。我们本身是公司报道,开始的时候有两个模板,一个好比是美国的商业周刊,还有台湾的商业周刊,我们在看它的发行量的时候,像美国的商业周刊最近是出事了,要卖掉。卖掉,我们觉得它本身盈利能力下降,已经亏损,但是它的发行量是93.6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美国3亿人口,总人口的覆盖率大概在千分之一点几。台湾商周,最近的数字不太清楚,两年前的数字是13万到15万之间,相对台湾2千多人口可能是千分之三左右的覆盖。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就会觉得一本针对公司人群,报道公司的一本杂志,一定是大众的杂志。后来SMG集团的李总也提到,他是针对电视来讲的,提到电视的时候,就提到虽然每一个频道都有目标的人群,但是只要你是开路频道,就一定要面向全人群的概念。这个东西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我们还有一个2007年数据,当时好像有一个公司做调查,调查中国亿万富翁,所谓高端人群他们到底爱看什么杂志,调查的结果好像所有人都很意外,最爱看的是《读者》,《读者》是很低端的杂志,但是他们整个发行量他自己的说法是八百万,我们相信这个数字八百万,假如1%的读者是高端的,他就属于8万的量,2007年的时候,我们看到8万,这个数字太大了,可能超过所有自称是高端杂志的读者群。在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发行量是最根本的,等到今年,好比我们一年一年接近盈亏平衡的时候,我们最大的社会把人群做大,发行量做大,自然而然受欢迎的程度,读者群也一点点成长。

  主持人乔旎:刚才一直谈到发行量,能不能方便透露一下《第一财经周刊》的发行量呢?

  伊险峰:我本来很愿意谈发行量的,昨天跟一个做广告的总监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现在出去谈发行量,还吹牛吗?他说偶尔还是要吹的,我现在可能不是那么方便地透露,因为我们发行总编跟我始终讲一个道理,假如说所有的杂志发行量,人都不是那么准确的时候,肯定是往多里说,这个时候你说一个真实的数字,就相当于你在街上裸奔了。我们也没鼓起勇气来裸奔。我们想联合几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他们自己也愿意讲自己真实发行量的媒体,一起来把我们整个市场做得好一点。

  主持人乔旎:做得更加让我们觉得清晰一些。

  伊险峰:好比说我们业内都很尊敬的财经杂志,财经杂志好比说出问题了,虚报产量,海关那儿做假,但是他们对外讲发行量的时候,也有虚报的成分。我们从创刊开始提,我要建设一个明亮的商业世界,这个明亮的商业世界,我们成天说发行量都是假的,骗读者,这些东西还是不对。我们要联合一两家,把这个东西描述一下。

  华威:我们实在不愿意说假的,干脆不说,我们确实不愿意说虚报的数字,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做同比较,会有第三方的数据,基本上我们的数据没有任何利益方面的东西。同比较来讲,我们现在的发行量是相当高的,我们所共同建立市场的这些媒体,他们也都知道。我们不公开场合下,任何人私下来问,我们都告诉实际数字,并且他愿意去印刷厂去看,都愿意看,只是没有办法说。

  主持人乔旎:所以等待一个时机,更好地来谈这个问题。

  伊险峰:最近几天征订的时候,每天能看到邮局订货的单子,现在是11月中旬,可能不是高峰的时候,我们看现在的数据应该又超过我们预期了。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乔旎:《第一财经周刊》在这段时间能取得收支平衡,一个是定位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在这次金融危机是很好的机会,因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可能原来不是类似于财经杂志的读者,现在大家更关心财经,更关注这方面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其中一个机会。刚才也是谈到了今年有很多的变局,包括杂志、网络、电视、央视频道改版,我们都在看到。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仅仅是每个人都在发生着一些改变,我最想问一下,两位觉得财经纸媒存在怎样的竞争关系呢?

  华威:纸媒说实话,最近有这么多现状,还是有一个人起跑,所有人都怕落下,因为现在的竞争关系跟以前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财经周刊》是第一财经平台下的东西,不完全是一本全独立的纸媒体。即使这样,我们也得依靠整个平台。单从纸媒来看,这个市场不是很大的市场。财经杂志之所以会出这样的事,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想转变,不仅仅是纸媒,比如他想做一些网络。

  主持人乔旎:我指财经类,现在纸媒的现状,包括《第一财经周刊》这些?

  华威:现在还是比较尴尬的,杂志情况会好一些。

  伊险峰:我们统称叫平面印刷媒体这块,这个东西从长远来看,不管是国外还是中国,报纸肯定是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一些。杂志我有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可能不是很对,因为杂志本身印刷得比较好,阅读起来会很舒服,我们在设计、整个版式上面我们投入也很大,他本身给读者提供的舒适度,读者看起来的愉悦会好一些。从长期发展来讲,杂志的生命可能会稍微长一点。你说现在的媒体的竞争,从我们杂志自己来讲,读者的角度来讲,我们也不能说没有对手,也不想把财经当成我们完全的竞争对手,虽然在广告,在经营上面确实跟我们是很接近的,但是从读者群来讲,可能是相差蛮大的。大家发行量都过高,蛋糕很小,你是在这里切也就切那么一小块,我们是一起来做大更好一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