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年: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8日 13:16  国家统计局网站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经过先试验后推广,逐步形成了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的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

  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设立海南省,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1 年,开放满洲里、丹东、绥芬河、珲春4 个北部口岸。1992 年,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5 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4 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黑河、二连浩特、伊宁、塔城、博乐、瑞丽、畹町、河口、凭祥、兴东等沿边城市,鼓励沿边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开放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 个内陆省会城市。2000 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到广大西部地区。

  2001 年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二)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试办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江、沿边贸易的同时,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二、货物贸易规模由小到大逐年扩大,增速由慢到快实现快速增长,贸易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建国初期,主要是通过对前苏联、东欧和亚洲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货物贸易。之后,中国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经济贸易往来。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以对外援助为主。同时,通过中国银行在香港、澳门吸收外币存款和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设备。70年代,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商品日益丰富,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一)对外贸易规模连上新台阶,居世界位次迅速提升。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迅速提升。

  进出口贸易连上新台阶。195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11.3亿美元,1973年突破百亿美元,1978年为206.4亿美元。1988年突破了千亿美元,之后贸易总额增长不断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连上新台阶,这一阶段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又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23倍。其中,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到14285亿美元,增长146倍;进口总额从108.9亿美元增长到11331亿美元,增长103倍。1979-2008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7.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8.1%,进口年均增长16.7%。

图1 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
图1 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008年达到59.8%,提高了50.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5.4%提高到2007年的19.7%。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极大地缓解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外汇资金,使我国从一个外汇极度紧缺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自199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且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顺差突破100亿美元,2005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2007年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贸易顺差达到2955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在1990年、1996年、2006年依次突破百亿美元、千亿美元、万亿美元大关的基础上,2008年达到19460亿美元,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资金。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了国家财力,2008年我国关税和进口环节税9161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6.9%。此外,通过稳步进口能源、资源性产品有效地缓解了国内资源供应瓶颈,通过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图2 1978-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
图2 1978-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
图3 1978-2008年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
图3 1978-2008年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