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并购2008-2009学年:中国企业成绩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14:16  上海侨报

  实习生/吴卿琼 本报记者/严姗隽

  2008年下半年至今,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谓四面开花。然而,在这场热闹的背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人捡了大便宜,有人当了冤大头,折腾了一年多,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绩到底如何呢?

  优等生:买得明白 赚得回来

  海尔闪电入股

  斐雪派克

  结果:达成认购、合作双项协议

  投资金额:约5000万美元

  2009年5月27日,海尔集团公告称:通过参与投资新西兰斐雪派克公司(Fisher & Paykel)一项股权融资计划,将获得对方20%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获得两个董事会席位。

  斐雪派克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白色家电市场拥有统治地位,去年全球经济危机对其业绩冲击巨大,海尔的入股无疑缓解了其资金链吃紧的问题。

  与以往海外并购案不同,海尔一改以往重视控制制造业生产资源的做法,而是更加注重营销和研发资源方面的合作。同时,这次的合作方式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参股的好处在于,如果双方合作进展顺利,海尔可以继续增持;反之可以逐步撤资。

  点评:灵活多变,掌握主动

  中石油、中海油出手

  阿根廷业务

  结果:接洽中

  收购金额:共约226亿美元

  7月2日,中石油集团计划出资170亿美元竞购西班牙雷普索尔-YPF公司位于阿根廷的资产的75%股权,而中海油集团则有意出资56亿美元购买剩余的25%的股权。

  业内人士表示,4年前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报价收购优尼科,虽然比竞争对手报价高出了15亿美元,最后却失败了。相信这些失败的经验会使中国企业在如今的跨国并购中更加成熟,促使中国企业学习在跨国并购中善于利用国际规则,提出有利于收购的竞购方案。明显的例证就是,此次中石油与英石油(BP)联手,以服务承包商的角色,从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中分到了一杯羹。

  点评:吃一堑,长一智

  中游生:陷阱重重 前路漫漫

  温商联手入股

  皮尔·卡丹

  结果:收购变入股

  投资金额:2亿欧元

  2009年6月底,以温州商人孙小飞为代表的温州籍企业拟收购皮尔·卡丹全球华人区业务。皮尔·卡丹先生对其的全球商标权开价10亿欧元,而孙小飞的构想是以2亿欧元收购该品牌在全球华人区的商标权。时至7月中旬,事件尘埃落定:孙小飞成为最后的赢家。不过原先的收购换成了另一个微妙的词:入股。入股后,大中华区运营中心拟落户温州 。

  即使在国际上皮尔·卡丹的品牌已被榨干,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市场上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再加上温州商人本身的市场渠道,不知能否为皮尔·卡丹带来第二春?

  点评:借来西洋鸡,能否产金蛋

  腾中收购悍马

  结果:无进展

  注资金额:尚未公布

  6月初,民营企业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确认,收购通用下属悍马品牌事宜正在“深入磋商”中,同时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公关部也通过邮件的方式对外宣布,通用和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了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收购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对收购事件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外界推测其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小。或许对于这家四川民企来说,“蛇吞象”豪情的背后,炒作自己才是终极目标。

  点评:傍个大款来炒作

  五矿收购澳洲OZ矿业

  结果:买到了公司,丢掉了金矿

  注资金额:13.86亿美元

  今年2月,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Z Minerals发布公告称,OZ公司董事会同意五矿有色提出的17亿美元全资收购要约,并将提交股东大会通过。4月,澳大利亚财政部批准五矿集团对OZ Minerals的12.1亿美元新收购协议,其中不包括后者旗下核心的Prominent Hill铜金矿,之前的要约价是包括这个金矿的。6月,五矿集团宣布,收购交易已获OZ股东大会通过,最终报价提高至13.86亿美元。

  点评:被“打埋伏”的收购

  不及格:“冤大头”VS“落跑新娘”

  中铝收购力拓

  结果:“新娘”跑了 钱包瘪了

  注资金额:195亿美元

  今年2月,受金融危机影响,深陷财务危机的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力拓与中铝签署投资协议,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并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这个并购案随着6月力拓的毁约行为而宣告“流产”。随后力拓通过150亿美元的配股,和澳大利亚另一大铁矿石公司必和必拓成立合资公司,中铝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这个“冤大头”得到的1.95亿美元的“分手费”远远不够支付此前为了这桩协议向4家国有银行贷款210亿美元而产生的被动违约费。这还不包括在交易时聘请的大量投行界、法律界专家的费用。

  点评:赔了夫人又折兵

  北汽收购欧宝

  结果:摔倒在起跑线上

  出价:6.6亿欧元

  北汽怎么也想不到,准备了丰厚的“聘礼”去“提亲”,却如此快地被拒绝了。7月23日,通用汽车公司确认,该公司只会继续与两家来自欧洲的竞购方就出售欧宝事宜继续谈判。

  据专业人士分析,北汽竞购欧宝不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竞购方案本身存在问题。作为老国企,北汽缺乏海外并购和管理经验以及国际市场经营能力。

  点评:“专业化并购”才是王道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