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个单子你看到过没有?”
龙泉固村村民跟海:“没有,补贴的多少,这上面写的跟海是不是签错了,四十公斤,一公斤补贴两块钱,不对不对。”
“见过这个东西吗?”
“没,没见过。”
“这手印这谁摁的?”
“不知道,没见过这个,没见过,这是从哪拿到的。”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上面的农户都确有其人,但除了人名以外,补贴面积、补贴金额、农户签字都是伪造的。村民们说,去年村里确实销售过优惠玉米种子,但数量非常少,即使能买到的农户,所购买的也远远少于清册上登记的数量。调查中,记者还有了新的发现。以郑单958这个玉米品种为例,村民们以优惠价购买到手里是1.5元1斤,而当时市场上的售价也就是2元多一些。
跟海:“便宜一块钱,便宜八毛也不是九毛。”
村民张敬军:“比平时种子便宜,便宜五毛钱。”
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制订的标准,从2004年玉米列入良种补贴项目开始,补贴标准就是10元每亩。以每亩玉米播种标准用量5斤计算,落实到农户手中时应该是每斤享受补贴2元,而实际上村民们得到的只有一元钱不到,那么另外的一元钱哪去了呢?
农业部门负责人:“这个我可以给你下保票,绝对没有这个(只得到一元钱)情况,可能农民有的不是理解很透。”
面对质疑,农业部门负责人说,村民们理解有误,他们能保证农民享受到两元钱全额补贴。然而财政部门这位负责人无意中透露,实际上农户们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全额补贴。
财政局部门负责人:“最多便宜一块几,有那个什么,有几分是那个,可能是有个业务费。”
记者:“什么费?”
财政局部门负责人:“业务费。”
记者:“什么叫业务费?”
财政局部门负责人:“你看他们有个文件,那有个文件提业务费。”
当记者提出了解业务费的具体情况时,这位副局长却又突然矢口否认。
财政局部门负责人:“那个没有。”
记者:“你刚才明明说过的,我记得很清楚。”
财政局部门负责人:“那不会是我说错了,或你理解错了。”
演播室:从河北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售价折扣补贴操作环节多,程序复杂,也就容易给一些部门和企业弄虚作假留下了空间。我们了解到,从2005年被纳入良种补贴区以来,节目中调查的这个县共享受到国家良种补贴资金950万元,而一位长期从事种子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种业公司参与良种补贴招标的过程中,缴纳门槛费、业务费、服务费等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张长河,河南新乡长河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几年来一直在参与良种补贴供种业务。多次沟通后,张长河最终接受了电话采访。
河南新乡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河:“为什么(售价)高了,因为底下凡是项目县,他们都要提一部分管理费的。”
张长河说,因为良种补贴采取的是售价折扣补贴方式,供种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就需要层层过关。
张长河:“反正大部分,现在都是明的,明白点说,就是跟你签合同,这一部分就是明的,一斤我给你多少钱,比如说一斤一毛两毛。”
张长河透露,由于通常会有多家企业中标,最终项目落地还需要与各项目区主管部门进行协调。
记者:“怎么协调?”
张长河:“就是你这个品种在我卖可以,进入我县良补可以,但是你一斤给我拿多少钱,他们不是因为品种好,而是看谁拿钱多,给的面积就大。”
以玉米为例,在县一级主管部门收取的费用是每斤0.2元到0 .3元,乡镇再收取每斤0.1元到0 .2元的服务费,村里还要收取0.1元左右的费用。再加上供种企业的运费、广告费、包装费、损耗等,最后成本平均要增加1元左右,供种企业最终只能通过提高零售价或套取国家良种补贴资金来挽回损失。
而一位农业推广站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由于品种不对路、价格高,农民不愿意要,在伪造清册后,许多所谓的良种最终卖到了加工厂。
“最后卖的商品价格,我搞种子一个朋友就买了,我说你买了,你处理了,他说你这块面粉厂多,你卖面粉厂,你处理完,你处理不完你乡里领导还不让。”
专家建议,长远看应当实现全面现金直补
正是看到了良种补贴采用售价折扣方式发放存在的弊端,今年中央财政确定,对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在节目开始看到的内蒙赤峰的例子。对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可以采取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而有专家建议,应该加快实施现金直补,及时堵上补贴发放中的漏洞。
对于农业部、财政部今年的良种补贴指导意见,中国农业大学杨志福教授认为,从目前而言,可以尝试现金直补和售价补贴并行的方式,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尊重农民的意见,抓紧全部实现现金直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志福:“我认为这个过程尽量短一点就好,短一点就好,就是说把他补贴方式采取这个,并到一起这种补贴方式,然后过两三年,三四年之内早一点把它并过来。”
中国农科院佟屏亚研究员则建议,对于从今年开始已经确定要直补的玉米、水稻良种补贴,在操作方式上还应进一步细化,应该明确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直接补贴其中说到可以把这个钱由乡镇发给农民一卡通,但是也可以采用一卡通发给农民,这样的话各个地区可以有各种理解,这样就出现了那我乡镇我发到乡镇一级我再发,这个乡镇就是决定这个发钱的地方了。”
佟屏亚说,如果经过中间环节,很有可能又出现新的截流。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良种补贴与粮食直补挂钩,实现一卡通。
佟屏亚:“现在就没有竞争了,市场竞争才能促使先进,好品种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补贴出来的。”
而从长远来看,佟屏亚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考虑提高粮价,粮食收购价涨0.1元钱,就胜过良种补贴10倍的收益,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优惠农民,富裕农村,促进农业。
佟屏亚:“如果说能涨几毛钱这个粮食产量还会增加,但是就(有人)说了那这是不是影响城市人民居民生活,但真正算起来,那影响到城市的只是低保那一部分,我们八亿农民跟这个不到三千万低保农居来讲,我们给他发一个粮食补贴券为数极少极少,我觉得国家考虑这个补贴政策,提高粮价,我们的粮价太低了。”
半小时观察:直补,实现共赢
良种补贴的初衷是为了推广良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来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政策。但是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由于之前的良种补贴政策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结果导致了这几个目标没有一个真正实现。从县里到村里,从育种的到卖种的,都在打良种补贴的主意。结果,农民没有得到应得的好处,良种推广也是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去批评那些不良商人,他们固然应当遭到谴责。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思考一下,是怎样的制度设计导致了这种行为的发生?对于良种补贴来说,一个好的制度应当让中央财政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尽可能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之前的制度设计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杨志福教授和佟屏亚教授都认为,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是一种更好的制度安排。今年3月份财政部和农业部下发的文件也显示,良种补贴正在由销售折扣补贴向现金直接补贴进行过渡。
其实,跟复杂的销售折扣补贴方式相比,直补的方式更加简单明了,操作环节的成本更低,是一种真正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有人质疑说,直补也不能保证农民这笔钱用来购买良种。但是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总比让各个中间环节层层扒皮、让农民无可选择强得多,真正好的种子不是补贴出来的,而是在市场上竞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