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位经济专家激烈交锋: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怎么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 10:28  解放日报

  昨天陆家嘴论坛现场,出现了两天来最激烈最精彩的一次交锋。这场交锋出现在上午以“中美经济与全球经济复苏”为主题的第三分会场。无论是主题发言,还是问题互动,四位嘉宾———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碰撞,甚至是激烈的交锋,连主持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也在互动环节表达了他的一些观点。一时间,现场气氛热烈,香格里拉大酒店浦江楼上海厅被挤得满满当当,听到精彩处,听众还不时以热烈掌声回应。

  乐观派 悲观派

  谈到复苏前景,乐观派与悲观派观点鲜明。

  胡祖六认为,系统性崩溃危险已经大大降低,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初步解冻现象。虽然还远没有恢复,但在往好的方向改善,当然这种复苏还是很弱的。就周期意义而言,他对中国经济趋于稳定、复苏比较乐观。

  王庆同样乐观,认为经济会在四季度触底,明年下半年复苏,而且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

  而谢国忠依然“唱空”,表示现在谈经济恢复还为时过早。对中国来说,经济还只是暂时稳住,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出口不好的情况下,经济再恢复增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真正的调动内需,是要调动中国家庭内需。但中国消费不足最重要原因是家庭财富水平比较低,不解决这个问题,经济要恢复高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政策派 市场派

  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面前,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就连发达国家政府也频频出手“干预”经济。中国同样启动了大规模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对此,经济专家们同样看法不一。

  哈继铭表示,刺激政策虽然可以排近忧,但要真正解远虑还需深化改革。他认为,中国现在需要实现政策成本的透明化,少搞隐性财政负担。“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是必要的,但要避免从适度宽松变成过度宽松”。

  但王庆认为,刺激政策已经出现积极效果,强有力的政策反应可以避免大衰退、大萧条。

  谢国忠对此表示不同意见,每个国家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国家越刺激可能“坑”会挖得越深。

  主持人许小年也忍不住阐述观点,现在已经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非常松的货币政策,这是非常有害的。

  通胀派 通缩派

  大量的货币信贷投下去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通胀?

  谢国忠表示,印钞票一定会有通胀,而且通胀苗头已经出现。

  王庆认为,通胀出现,一定是经济复苏了有通胀,从这个角度讲,有通胀并不是坏事。现在大家谈通胀,实际数据没有通胀。如果我们真出现了通胀,这种结果也要比我们以大萧条方式完成这个调整要好得多。

  胡祖六坚定地认为多印纸币就会带来通胀,“过去二十年,格林斯潘有这么好的机会,印钞票没有通胀,那是一个特殊时代”。(记者 郑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