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陆家嘴论坛5月16日继续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召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上午在“中美经济与全球经济复苏”分论坛发表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哈继铭:
刚才两位发言人谈了很多国际全球经济的情况,我想更多的谈一下国内的宏观经济情况,我的发言总结起来也就是两句话,刺激政策排近忧、深化改革解远虑。中国经济、全球经济都有近忧,更有远虑。近忧,无非是经济下滑等,是不是需要用非常强烈的政策来刺激呢?我相信这种肯定是会告诉大家需要一定的经济刺激。问题是经济刺激,一是应该有多大力度,二是什么方向刺激?这些问题可能我们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太多的想,把经济拉起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水平,社会保持稳定。但这个世界是没有免费午餐的,我们之前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大家都疯狂了一把,一定要为之付出成本的。
经济有两种,衰退与复苏的轨迹。一种就是你不刺激,或者很少刺激,肯定是降幅很大,之后可能出现一个微型的反弹。比如说美国的情况,债务由过去60%左右的水平,占GDP60%左右,上升到100%以上。中国也是,银行贷款,这是一个准财政政策,其实中国的负债已经在扩大,到了3%,前一段时间是百分之零点几。最终可能经济下降的幅度可以浅一些,但是最终调整的过程,所谓复苏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我们使得原来的这个,导致这个危机的因素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比如说投资过剩进一步过剩等。这两种轨迹,一个是V型的,另外一个可能是长长的U型,而且可能是非对称的。这个最终成本,说穿了第二个模式是用时间换空间,两个模式最后算一下都在零以下,但是从零线往下算,面积是一模一样,很陡峭的下降,然后上升。另外一种是下降比较浅,但是很长时间的恢复,面积是一样的,也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这么一种宏观环境下面,作为中国经济怎么做?中国出口占GDP比例是很高的,出口对GDP贡献不仅来自于直接贡献,有许多是间接贡献,我们很多项目跟出口有关,出口下降之后本身拉下GDP增速,同时相应的投资增速也会下降。我们将来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像过去十年那么快,保持在平均每年10%,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都会出现一种目前看来是周期性下降,实际上背后是结构性的拐点。这么一种情形下面,我们必须要推动内需来使得出口增速的下降得以一定程度的弥补。推动内需,内需有两块,一块是投资,还有消费,我觉得更多是推动消费,推动投资可能会使得我们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更进一步的激化。如何推动消费?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相信根本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你说的,大家没有钱,有钱就可能会消费。还有一个因素,大家对于消费之后未来是否可以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担忧。退休怎么办?生病怎么办?子女教育怎么办?这些因素也是阻挠了消费增长。
这种调控,或者说刺激做完了之后还应该做什么?经济增长将来到底应当依靠什么样的动力来推动?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一些远虑,中国以及全球经济远忧表现在两个方面。刚才你说比较昨天和明天,我这里也比较一下明天和昨天。如果说昨天全球经济已经充分享受了高增长、低通胀优良宏观环境的话,可能明天、未来全球经济必须处在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环境当中,未必是绝对意义上面的滞涨,但是和前几年相比,我觉得未来通胀比较高,经济增速比较慢。第一是首先看到这些发达国家很快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整个社会潜在GDP增速会下一个台阶。这个当口,实际上这些国家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大量发债,但他们已经大量发债,这些需要由未来纳税人偿还,但是未来纳税人数量在社会当中占比是下降的,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是一样,都需要父债子还,但这些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很快会看到社会当中儿子越来越少,父亲和祖父越来越多。怎么办呢?必须要用一定的税收杠杆来偿还这种债务,但是仅仅依靠税收杠杆,依靠未来纳税人的税负偿还这一代人欠下的孽债,那是不够的。
这些是需要做的,但是一些已经显现出来。我认为,一个要减税,大幅减税,减什么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税负完全由消费者承担的,而且收入越低者受到增值税的负面影响越大。我们知道低收入者消费支出在整个收入当中占比是比较高的。所以高增值税是一种劫贫济富的做法。个人所得税也是,我们最高税率是45%,与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相比,这个税率是不相符合,是过高的。这些税收如果能降下来的话,会刺激消费,不仅是短期刺激消费,长期可以鼓励消费,从而解决中国消费增速相对投资增速过慢的问题。
这个做法最终可能会使得财政赤字在加大。有人问,你现在减税,用什么填补财政的窟窿?发债,我觉得就是要发债。调控的成本显性,不要什么事让银行贷款,好象我们国家,乐观你看债务占GDP百分之二三十,不高。其实后面隐性债务并不低的,要把政府的政策成本,或者调控成本,或者刺激成本统一化、显性化,告诉老百姓。
发债发给谁呢?如果说发给老百姓的话,买债这个当口是不是把一部分购买力吸引走了,再减税这两个不就是抵消了吗?我觉得可以发给两个主体,一个是发给境外人士,中国需要有一些外债,需要发债。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人民币债券市场需要有很大的发债。同时也可以考虑让货币当局买一点这个债,像美国也是照样买它的国债,但是不是买了这个债将来有通胀风险?等于说货币当局来为财政印钱买帐。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你买了债之后,手上有很多外汇储备,把这个卖了,把市场上面一部分人民币中和掉,不就是最后升一点值吗,这也是有利于鼓励消费的。最终结果一看,税收降低了,消费增长了,外汇储备有所下降 。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好使用外汇储备来为国内经济服务,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我起一个名字叫做经济转型债。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政策是可以使得经济更长期的保持,来自于私营部门的增长动力。我们现在仔细从构成比例来看,来自私营部门投资增速基本上还是停滞的,有一些是负的,主要是政府项目投资在推动。这种推动肯定是不能持续的,未来如何给私人经济开辟更多投资空间是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急需要打破垄断,理顺资源价格。像98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房地产改革,吸引大量资金介入,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应该沿着这个思路探讨,除了刺激和振兴计划之外,接下来更深层次的改革。
很多服务领域是需要改革的,比如说医疗领域,可以更多的让私人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我说的更多是综合性医院,教育领域也是。这些就不多展开讲了。另外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长期、未来能够重新获得很大收益的一项政策,这些好处就不一一列举了,货币还没有国际化。另外大家都谈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我觉得中国急需改善投资条件。你投资美国国债,收益率从0到2%。但是美国人拿了你的钱,到你这里投,通过这种PE,回报率都是两位数,甚至三位数,投资条件远远优于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投资都是买他最安全、流动性强的债券,为什么我们不把自己的债券市场扩大之后,让他们来买。我刚刚说经济转型债一大部分可以让外国人买,我们走出去,我们投出去,我们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投资条件。这个我就不再展开说了。
最后想说的,我们现在的政策,需要实现政策成本的透明化,就是少搞隐性的财政负担,即使要搞的话,到底政府花了多少钱,财政上面有更多的显现、透明。同时货币来看,我们知道M2增长25.5%,我们过去97、98年的时候货币政策也比较宽松,那个时候才11个百分点,现在22个百分点,说明货币总量已经超过实体经济需要的,你说有没有钱流入股市?肯定有,导致对未来通胀预期大幅上扬。人们为了避险、升值,也需要作为一个载体进行投资。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微调也是必要的,以免从适度宽松形成过度宽松。最后,我们政策短期化往往导致投资行为短期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股市在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