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2009陆家嘴论坛期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左)与其他专家交谈 本报记者 徐汇摄
⊙本报记者 石贝贝
过去两个月来全球股市、经济复苏的“嫩芽”,恐怕只会让多数人失望。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昨日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的“嫩芽”可能在今年夏天就变黄了,全球经济真正复苏仍有一段长路要走。然而,他在论坛间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正增长、处于良好状态,随着政府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大量信贷投放,相信中国会有超越其他经济体的表现。
全球经济尚未真正复苏
随着近期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部分经济数据趋稳、甚至略有反弹,有关全球经济是否复苏的争论也日益增多。昨日,不少与会嘉宾认为,全球经济真正复苏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斯蒂格利茨认为,很难真正对经济的强健复苏抱有信心。随着失业率进一步下滑,当下美国不仅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出现了社会危机。
“我们处于市场调整和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危险的,我们已经过去了,那时雷曼兄弟刚刚破产。”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兼亚洲区董事长麦克·埃文斯表示。“现在好像最糟糕的情况已过去,我们看到金融系统反弹、复苏,在经济紧缩的同时,也出现了信贷的重新流动。我想证券市场就处于第二阶段,正在进行清理的工作、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
埃文斯进一步表示,目前这个阶段波动性会非常大,而且不可预测,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未来会出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但是实现这个目标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全球协同面临挑战
面对全球性的危机,的确需要全球性的应对。然而,在此过程中,却又充满各种挑战。
通过分析一国对其所面临危机的成本损益,斯蒂格利茨指出,一国增加进口的措施可能会影响到他国,一国的行为会产生溢出效应,每个国家都会考虑其成本、而非那些溢出效应,来制定其决策。那么,一国单个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也会是不足的,而且一国的经济刺激政策的设计也都是为了实现本国收益最大化。
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在不仅仅需要各国增加开支、经济刺激计划,更需要好的监管体制、同时需要各国在监管体制中达到一致。而全球性的协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政治全球化的速度。我们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全球共同应对,因此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
在实现全球协调应对、加强全球监管方面,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邓肯·尼德奥尔建议,必须从透明和问责、公司治理、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确保全球化并不会受到危机影响、保护主义不能抬头、加强现有监管框架等方面来努力。同时,全球要非常有耐心地迎接经济复苏的到来。
中国经济一季度已触底
今年一季度以来,随着多项经济指标在数据上出现好转,中国经济似乎正成为全球经济中一抹亮色。甚至有专家指出,中国将是首个、或首批实现经济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对于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是否已触底,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在论坛间隙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信贷投放等因素影响,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角度而言,中国经济今后应该会开始出现上升,因此可以说是“已经触底”。
斯蒂格利茨则认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正增长,因此这并不属于通常意义上对经济衰退的界定。中国处于一个良好状态,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大量信贷投放,中国经济会有超越其他经济体的表现。
对于本报记者提出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斯蒂格利茨表示,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存在经济结构问题。中国经济需要降低储蓄率、增加消费等,希望中国能够利用此次危机的机会解决其经济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他认为,中国的一些措施正在向依赖国内消费、而非出口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