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史上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对资产价格的推动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4:25  《中国金融》

  历史上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对资产价格的推动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日元国际化使日本资产价格受益。1980年12 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推动使用日元进行贸易结算,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这是日元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外汇法》修改后,日元计值交易机会增加,日本的出口结算中日元计值比率从1970 年的不到0.9%大幅上升至1988 年的34.3%,减少了汇率波动对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影响,增强了日本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1984 年日元国际化加速:1984年5月,日本和美国政府就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金融、资本市场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同时日本大藏省也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公告,以上两份政府报告进一步整理并完善了日元国际化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体系化的政策方案,被视为日元国际化的里程碑。日本大藏省外汇审议会于1985 年3 月提交了具体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进一步实行利率自由化、进一步完善并扩大公开短期金融市场);二是实现欧洲日元市场自由化,方便非居民使用日元;三是在东京交易欧洲日元,建立东京离岸市场。这使得国际对于日元的需求增强,日元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一员,其在全球外汇储备币种中的权重由1976年的2.5%上升至1990年的7.7%。在此期间,国际对于日元资产的需求也显著增强,大量证券投资流入日本(流入规模从上世纪70年代年均15亿美元大幅上升至80年代年均190亿美元,其中1989年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日本股市、楼市受益大幅上涨,1980~1989年日本股市年均涨幅达16%,远超过同期其他主要国家。同期日本股市市值大幅增长了7倍,占全球股票市值的比重上升至30%,使得东京一举成为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元国际化也使美国资产价格受益。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经济地位的提高、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逐步超越英国,使得美元地位逐步提高,挤压英镑的全球货币地位,体现为国际贸易中美元使用比例提高,以及美元逐步替代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币种的比重,从1920年的不到20%上升至1928年的近60%。国际对于美元资产的需求显著增强,美国资产价格因此而受益,1923~1929年间美国道琼斯指数年均涨幅达24%,高于同期其他的主要国家股市。同期美国股市市值大幅增加了5倍,纽约也一举成为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中国经济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依然严峻

  在本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依然严峻。

  首先,全球未来高通胀、低增长。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教训已证明,本币国际化带来的资产价格推动,如果后期没有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支撑,只能沦为泡沫并最终破灭。尽管短期内中国经济有回暖迹象,但中长期的挑战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将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的局面。一是主要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抬升未来通胀压力。为刺激经济,发达国家已纷纷采取零利率和数量型宽松政策,将来一旦去杠杆化逐渐完成带来货币乘数反弹,必然引发广义货币供给大幅上升。二是“父债子还”影响经济增长和偿债能力,推高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以来许多经济体已采取了各种救市和经济刺激措施,在大部分国家,这些措施需要通过发债来提供资金,从而导致政府债务上升。“父债子还”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政府未来可能需要提高税率以偿还债务负担,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况且多数发达国家2010年起进入老龄化阶段,也将对经济增长和偿债能力产生制约,可谓“父债子还子难还”,不得不走上通过通胀来稀释债务的道路。因此,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势必进入一个有别于过去十年“高增长、低通胀”的“低增长、高通胀”阶段,预料到以上两点,大宗商品和资源价格必然会被推高,因此中国抓住目前的价格处于低位的良机对外投资资源、能源极为重要。其次,中国本身也将于2015年前后迎来人口红利衰竭,届时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城市化进程也将放慢。因此,中国应当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向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降低中长期风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