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结论及政策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3:49  《中国金融》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近期价格水平持续下跌,主要是出口受阻加大了国内供给压力,阻碍了银行信贷扩张向交易货币M1的传递,并改变了货币供给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实际利率和投资需求。而笔者对CPI先行指数[通过对42个宏观指标的测算、筛选,笔者最终选取能够有效预测CPI走势的指标有工业产品销售率(累计),发电量(累计),国际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口总额(累计),国际大豆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减(当月),并运用这6个指标合成了CPI先行指数,平均领先CPI走势9.67个月]的测算则显示(见图1),CPI先行指数于2008年2月升至最高点后,至今没有见底迹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通缩压力依然较强。

  因此,防止通缩压力演变成通缩趋势,是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旦通缩预期植入经济系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不仅会造成企业实际债务负担加重,还会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可能进一步抑制出口;在宏观政策层面上,会限制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间,抑制扩张性政策的效果。打破当前价格下跌循环的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以消化出口受阻带来的供给压力。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加大反通缩政策宣示力度,避免通缩预期的形成和自我强化

  反通缩是央行保持币值稳定的内在要求。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要远远超出通货膨胀。在目前通缩压力明显增强的情况下,建议各级人民银行加大反通缩政策的宣示力度,加强对物价的监测、分析,适时公布监测结果,出现通缩时及时向公众解释具体原因,并公布具体的应对措施,积极引导公众预期。

  继续保持信贷平稳增长的势头,多渠道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对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贷款与货币供应量M1间的因果检验显示,贷款增长总体上能够推动M1增长。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因企业库存大幅增长挤占大量货币资金,抑制了贷款向货币供应量M1的传递,但是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回升表明,经过多月库存消化,企业库存的增长正逐步恢复正常,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信贷投放对货币供应量M1的推动作用将逐步增强。因此,建议继续保持当前信贷平稳增长的势头,并可通过采取积极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以支持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

  长短期政策相互配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扩张扩大居民消费不仅是走出通缩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扩大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长期配套改革,但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强化对大额消费的信贷支持等短期刺激政策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