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方案正式发布 民营医院迎来政策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 10:38  京华时报

  怀孕16周的韩女士,经过“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东四环外的一家民营医院来做产前检查和生产。“在这儿生,花的钱是在公立医院的10倍,胜在环境好、服务好。”

  4月7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发布,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吹来了阵阵春风。不过,在吸引人才、重建信誉和纳入医保等主要问题上,民营医院未来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十年重建良好口碑

  新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支持民营资本办医,这无疑是民营资本和民营医院的重大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25年前,“经营之神”王永庆创办的以台湾长庚医院为龙头的民营医院,冲破了公立医院垄断藩篱,以效率竞争获得了市场空间,让台湾的医疗体系中公立与民营的供给格局从8:2变成2:8。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大陆的民营医院能否续写这一神话?

  4月17日,长期致力于医疗体制改革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教授表示,台湾民营医院的成功案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大陆的浙江、上海、广东已经先行一步。其实发展民营医院最关键的是给各地区自由尝试的机会,所以最受期待的依然是真正放开医疗市场的壁垒,让民营资本自由选择进入高端医院、社区医院还是专科医院,让市场自身去优化配置资源,民营医院有很大空间可为。

  他认为,民营医院同时也面临挑战,最大的挑战依然是“管办不分”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在决策层和老百姓眼中,民营医院“干得不够好”,因为现实中毕竟有相当一部分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并不一定优于公立医院,但收费更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表示,可以预见的是,民营医院的未来之路还面临很多羁绊,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是口碑、声誉问题,因为他们的营利性质,使得其在消化成本、衡量投入产出比上有某种急功近利的态度,而一家民营医院真正要在老百姓心目中积淀深厚的信赖,起码需要10年。

  多地点执业打破人才瓶颈

  新医改方案中,民营医院还将受惠的一个重要亮点是:“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民营医院聘请好医生再不会像以前那么难。

  据余晖介绍,病人看病是跟着医生走的,好的医生如果去了民营医院,病人也会跟去,而目前的新政策正是鼓励民营医院凭借资本优势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医生,例如关于港澳台医生到内地执业的规定、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等。

  上海瑞金医院集团秘书长赵列宾也表示,民营医院在吸引大医院的医生上有很多机会。目前大城市综合医院的晋升制度并不合理,每年都有很多人晋升到中高职称,使得大城市的综合医院医生分布呈“橄榄形”——两头即正高级职称的核心专家、最低职称的医疗人员少,中间层即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多,但大医院职称对应的编制都是有限的,很多职称不一定聘用相应的职位,所以这些中间层大部分都被“高职低聘”——即从事着比自己的职称低很多的职位。这部分医生虽然没有核心专家名气高,但技术可靠,政策放开以后他们也将是民营医院吸引的对象,他们去民营医院能比在原单位待遇高,对大医院的核心医疗技术不会有影响,还能减轻公立大医院的人力成本。

  此外,在多地点执业真正推行后,核心专家在不影响自己在原公立医院临床就诊的前提下,有时用富余的专业技术资源支援民营医院、提高对方的技术水平,可以看做是政府对核心专家技术价值的认同所进行的一种补偿机制,能形成双赢局面。

  兼并公立医院是捷径

  新医改方案还明确指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不过专家认为,民营医院要真正解决医保覆盖问题,还有相当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

  赵列宾指出,民营医院申请并获得医保资质比公立医院困难得多,首先需要一个科室一个科室的申请,每一次申请需要递交大量的材料,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考核会严格而漫长。此外,政府为了减少对公立医院的冲击,不会让民营医院大面积进入医保,而是慢慢批准。

  他认为,在医保问题上,民营医院想要快速发展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直接改造和接收有医保资格的小公立医院,这也正是新医改方案所鼓励的方向,但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例如一些央企办的医院,人员编制属于中央企业编制,与地方的事业编制并不兼容,民营医院介入之后,要解决员工转编后的个人待遇、养老、失业补助等众多复杂问题。

  总之,在民营医院的发展上,新医改释放了很多利好的消息,已经在向西方的先进模式靠拢,但是利好的真正兑现将是非常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只有多部委协调合作才能将一个又一个的“利好”兑现,最终造福患者。

  京城民营医院大搜索

  随着政策春风吹来,民营医院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市民营医院已经遍地开花,本期记者就选取了部分民营医院,就其环境、服务、价格等进行一一点评。

  本报记者 杨珺 夏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