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增长是商业银行最好的风险防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 18:00  《中国金融》

  银行对经济增长不仅要保,而且是必须要保,但不是盲目地保,更不是乱保。这就要求银行从商业经营原则和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客户申请的贷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魏国雄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经过多年持续的改革,中国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不良资产率不断下降,风险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多年来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银行业也面临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具体表现为:

  首先,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最直接的考验和挑战。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在经济上升周期有时很难真正检验,而在经济下行时期,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体在逐步下降,已上市的银行表现更优,但这是在以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取得的。现在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的态势,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势头?尤其当经济增长出现持续性下行或下行的时间持续较长的情况下,银行已发放的贷款能否经受得住这个波动的影响,不出现大的劣变?这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一次大考验,也是对中国银行业以往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受经济周期性振荡、贷款期限错配以及风险评价传导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映具有滞后性。从总体上讲,银行刚发放的贷款在当年是显不出质量优劣的,三年后如果不出问题才可以说是基本合格,五年后不出问题可以达到良好,十年仍能保持较高的资产质量可以说是比较优秀,能经受住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那才可以说是真正过硬的贷款质量。今后一两年是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以往发放的贷款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防控措施不力,一些风险隐患本来就比较多的贷款,就可能会出现劣变,并还可能由一些个体的微观风险向系统性的宏观风险进一步扩展。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战略布局和风险管理方式面临考验和挑战。评价银行的好坏,不仅要看当期的资产质量,看不良贷款率这个结果,还应对这家银行基于风险偏好、风险战略而形成的资产结构,如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信贷资产内部的各种比重,信贷客户的结构以及长短期负债与资产的期限匹配状况等一系列经营结构状况和布局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抵抗较强风险的能力。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出一家银行的风险战略和布局是否合理、可持续,风险管理的架构、体系是否完善,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是否先进,风险管理的机制是否健全,风险管理的技能是否过硬,等等。只有那些经营战略和布局合理、有前瞻性的银行,才能较好地应对目前这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能否经受住这次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有人心存疑虑。我认为,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的银行业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文化已经被大家所接受,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已有了很大的改进,风险掌控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加之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有信心接受考验,应对挑战,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银行业在保经济增长中的责任

  当前保经济增长成为银行业的第一要务。银行在保经济增长中的首要责任是要向实体经济注入相当数量的信贷资金,这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启动经济需要有一定的动力,而且启动初期的动力应当比正常运行时期的动力更大。我国经济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和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通过注入更多的资金来拉动需求,扩大需求。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格局下,我国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贷款增量上。因此银行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介和重要渠道,应当对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这是银行支持经济发展,保持经济一定增长速度的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重要的责任。银行不仅要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对优良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融资服务,而且融资服务的质量要高。

  今年第一季度银行的新增贷款投放量是比较大的,这是促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推进力量。贷款增量的这种变化,实际是2008年以来被严重抑制的累积贷款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得到落实,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国家经济刺激方案得到了银行的积极响应。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贷款投放,在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下,经济较快增长的目标很难实现。银行放了这么多的贷款,人们可能会担心,贷款是不是放得太快了,银行是否为了保经济增长而放松了贷款条件,有乱放之嫌。从工商银行今年第一季度所发放的贷款分析来看,其总量也是大大超过以往同期的增长水平,但其中有60%的新增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也主要是投向了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且这些基本上是前几年就已立项、前期准备已就绪、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工商银行并没有因为要保经济增长而放松贷款审查的条件,该否决的贷款仍被坚决否决了,总体来看,这些新发放贷款的风险基本可控。

  同时,银行要保证经济增长必须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严格把好新增贷款的投向。在一定时期内,银行的信贷总量并不是一个可以无限放大的量,可供银行配置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银行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配置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宏观上分析,银行贷款发放过多会引起流动性过剩,成为通货膨胀的隐患。银行的信贷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也不是越大越好,况且它还要受到监管上的限制,包括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约束,突破这些限制银行经营就会有很大的风险。保经济增长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不能简单地看银行发放了多少贷款,还要看贷款投放的结构,看这些贷款的投向与用途。银行既要充分考虑信贷经营的风险,要根据客户风险大小进行区别对待,有进有退,又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套,坚持按国家政策要求实行有保有压。这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整合成完整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信贷客户的风险常常是经营性风险与政策性风险交织在一起的。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应该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良企业,民生、“三农”、国家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项目;对一般加工业扩产能的贷款则要有所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及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则要严格限制。在目前外部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出现下行态势的情况下,银行还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基本面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又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帮助、支持,但仍要十分注意风险的防控。要有区别,不是客户有需求就满足,更不能为了保增长而不顾风险、不讲政策。只有不该进的坚决不进,该退的坚决地退出,才能更好地进,才能在保增长中使银行的信贷结构更加优化,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合理,这也是保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只有理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增长,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的增长。所以银行对经济增长不仅要保,而且是必须要保,但不是盲目地保,更不是乱保。这就要求银行从商业经营原则和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客户申请的贷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