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3.5%公众支持北京医生院外行医合法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1:34  中国青年报

  61.0%的人认为这将最大限度解放医疗生产力,

  66.5%的人认为医生今后可以靠本事和医德发财致富

  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李颖

  医师多点执业“浮出水面”。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中国新医改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放开就意味着多种可能性。“一些专家那么厉害,要是开个诊所,可以受惠多少人?要是我家住在天通苑,要有好医生就在天通苑开了诊所,就不用跑那么远去协和了。”

  这个让患者和医生都备受鼓舞的信息,此前在一些城市已现端倪。3月30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北京市正在拟订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框架,并鼓励所有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在社区开办诊所和个体行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680人参加),73.5%的人对医生院外行医合法化表示支持,21.0%的人表示反对,5.5%的人表示不好说。

  70.7%的人相信这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对于医生院外行医合法化的规定,调查中60.9%的人表示这意味着不用非得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就医便利了;51.5%的人认为这会使所有人都能更平等享受一流医疗服务。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疗管理人员刘飞(化名)这两天也发现,一些医学论坛热闹了起来,医生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讨论。“他们也真正上心了,因为事涉切身利益。有人都开始想象:以后会去什么地方执业呢?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医院……想象空间太大了。只要有本事,就会有人请,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虽然公开“会诊”、私下“走穴”早已屡见不鲜,普通医生要外出行医其实并不容易。刘飞所在医院的医生有几百名,每年能出去的也只有几个。基本都是主治医师以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换句话说就是“学科带头人”,一般医生则很少有机会。“人家邀请的都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都很少。放开多点执业,对于中青年医生将是更大的机会。”

  调查中64.9%的人认为该政策将大大拓宽医生的行医空间,延长医生的职业生涯;55.9%的人表示这会使医生待遇改善,稳定医疗队伍,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学医。

  在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看来,多点执业有望合法化至少是一个信号,给医护人员松绑,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

  “说到‘走穴’不少医生还不好意思,其实这种‘走穴’挺可怜的,多么复杂的手术,也就是三五千元的会诊费。”支修益认为,院外行医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挣钱,主要还是解决医院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大城市的医生定期到一些县医院任职,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准。对于当地居民更是好事,到宣武医院做手术要花4万元,而在县医院做手术只要1万元。

  调查中,70.7%的人相信这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65.4%的人表示医生去外院、外地行医可以将北京先进的医疗技术带过去;61.0%的人认为这将最大限度解放医疗生产力。

  56.4%的人担心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不好确认

  如果医生院外行医合法化了,医生是否还有充足的精力保证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执业水平?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怎么办?医生流动性加大,医院如何管理?如何对医生收入进行征收监管?调查中人们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最大的担忧是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不好确认(56.4%),接下来还有:医生可以自由流动,对医院管理会是一个挑战(52.0%);如果医生医德低下,脱离原来监督环境后可能会造成患者更大负担(45.8%);医生不能专心于医院的本职工作,影响业务水平(43.5%)。

  支修益说,政策出来还应有细则。比如执业的“点”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有两三个点,太多了哪里都做不好。“我就认识一个大夫在4家医院任职,手术前不来查房,手术后也不管,拿了会诊费就上,一看就是奔着钱去的。病人也不找你,医院也不高兴,最后有3家医院都把他除名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子君教授也表示必须做好配套政策的落实。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多点执业不等于完全放开,一旦登记了执业行医地点,就具有和本院一样的执业义务;其次,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审核工作,设置医生单独执业的技术准入标准;此外,双方应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多点执业医生在本院的义务、出诊时间等;再就是政府应加强对医生的评估与监管,委托专业机构对医生执业水平进行评估。

  院外行医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由谁负?从事20多年卫生法研究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卓小勤告诉记者,从法律上讲当然应该由做手术的医院承担,因为医生自己是职务行为。但以前也遇到有病人点名要请某个专家,自己请过来之后出了问题,这就由医生承担相应责任。

  要做好医生院外行医,需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调查中网友给出的建议依次为:应对医生进行更为严格的行医资格认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医生资质进行考核(65.1%);应鼓励医生到缺医少药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去行医(64.0%);医院应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以保证医生的日常工作和自由执业协调化(53.3%);医生首先应全职效力于本院,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才能外出行医(53.1%);医生个人也应加强自律,千万不可做“一锤子买卖”(51.5%)。

  57.1%的人认为今后的医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口碑和技术

  “我们总拿国外的医生来说事,说他们很自由,其实是一种误解。”卓小勤说,他们也有医院的雇员。个体开业医生是很自由,医院雇员还是不可能到处跑。不过,“在国外个体开业的都是名医,而中国除了中医,名医都是在大医院里待着。”

  对此刘飞却很无奈,“我们的医生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元,每年几个公交车费还要算计。拿什么来开诊所?真正开诊所的都是有钱人,医生是给他们打工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介绍,现在医药收费有“三高三低”。“三高”即药费高、手术耗材费高、检验费高;“三低”即医生工资低、护士工资低、手术费低。最便宜的偏偏就是最值钱、最稀缺的资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解放医生。

  调查中66.5%的人认为,放开多点执业将意味着,今后医生可以靠专业本事和医德发财致富,而不是靠红包、药费和潜规则。

  还有57.1%的人认为这会让百姓成为医生专业水准的真正评审官,使今后的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口碑和技术。

  公众如何选择医生?54.8%的人是听身边人评价,53.7%的人会去医院了解,36.3%的人直接找有专家、教授、主任头衔的有经验的医生,还有21.0%会上相关医疗网站去看患者评价,19.3%的人会上网查看以前的治疗案例。

  黄建始认为必须告诉老百姓怎样辨别医生。“平时如果刚摸过上一个病人,手都不洗就又来摸你了,一定不是个好医生;如果有便宜的药却给你开贵药,也一定不是个好医生。”他建议组织专家制定出评价标准,在老百姓中普及,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常识。医生最终的发展是自由职业者,所以监管、准入、惩罚都要跟上,并且一定要教给老百姓正确就医的知识和技能。

  网上建立评价系统也是个办法。阿亮医生网站市场部陈经理说,现在公众选择医生尤其注重医术水平,评价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我们采用的是患者打分、客服团队回访患者、医生和患者交流对话三种模块组成的评价机制。”

  公众是否支持将院外行医合法化的做法推广到全国?调查中,69.8%的人表示支持,22.2%表示反对,8.0%表示不好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