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医改实施细则应具可操作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13:5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刘红

  4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报道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那么,百姓到底从《意见》中读到了什么?他们是否认为此次医改真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本报记者昨日从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医疗机构

  基本药物制度破解“看病贵”

  “我们终于从政策层面上有了底数。”石家庄市卫生局副局长、市第一医院院长闫纯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医疗机构,对《意见》的出台企盼已久,尽管《意见》比较宏观,但从政策层面,心里已对新医改有了底数。他认为新医改是关乎全民医疗、是惠及13亿人口的大事,是建立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民生、重视民生的体现。

  “基本药物制度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闫纯锴说,从根本上讲,“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是由药价造成的,居民对此也颇有微词,其实医院对药品价格非常被动。如能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医疗机构反而更容易操作,也才能集中精力提高医疗技术,居民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闫纯锴希望《意见》的配套细则尽快出台,以便从中了解到更多操作层面的措施。

  ■医保人士

  《意见》远景能解决“看病贵”

  河北医大四院医保科主任冯诚对医保内容更为感兴趣。他说:“全民医保”是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国家在这方面不断增加投入是对的,唯有这样,居民看病才有保障。比如新农合问题,现在农民已从中尝到了甜头,尽管报销比例不高,但医疗费花10000元,也能报销2000元。随着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医保报销比例将不断提高,居民“看病贵”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据介绍,城镇职工医保目前的报销额度,已达到《意见》指明的三年后目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3年后会增加到可支配收入或当地农民纯收入的6倍,那时他们的报销比例就大幅增加。届时,医疗费问题将不再是居民看病的负担。

  冯诚说,《意见》里有了一些新提法,但还很难对新医改结果进行评判,这只有待国家制定出指导性意见后,人们才能对医改内容比较清晰,才能看到操作层面的可行或不可行措施,也才能对新医改结果有个预期。

  ■医生

  政府投入弱化“以药养医”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大外科主任高鹏志从《意见》中看到了医院消除“以药养医”的希望。他说,过去的医改,改来改去均没有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最关键的因素是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在《意见》出台之前,政府对医院投入不及医院员工工资的10%,医生、护士要发工资,医院要建设,逼着医院想办法挣钱。如果政府对医院投入加大了,医院挣钱的压力就会减小,“以药养医”现象就会慢慢减少,直到取消。因此他认为增加政府投入这点,是《意见》中最好的一点。

  高鹏志说,加大对社区卫生院和农村医疗的扶持力度,这是《意见》中次好的一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了,老百姓看病既方便又能从费用上减少开支。再加上新农合覆盖率及报销比例的提高,老百姓“看病贵”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不过高鹏志也不无担忧地表示,《意见》勾画的医疗卫生蓝图不错,只怕实施起来会比较困难。他说,比如,《意见》指出的基本药物制度,从过去经验来看,就很难实行,因为取消药品加价后,药品就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那么医药生产企业就可能无法存活。试想,药厂没有了销售人员、没有了药物流通人员,药厂的药怎么卖,由谁来卖。各级政府3年内投入8500亿元听起来是不少,但平均到各省、各医院,甚或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各单位又能分到几杯羹?倘若政府投入不够足的话,医疗机构仍会被迫“以药养医”,解决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还是一句空话。

  高鹏志希望不久出台的配套细则会以百姓得实惠为切入点,指明每项措施的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否则《意见》很难得到很好落实。

  ■社区

  好政策需要尝试和探索

  石家庄市人大代表、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张义看到《意见》备受鼓舞。他说:“基层卫生服务在《意见》中出现这么多回,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可见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关注。”

  “医师多点执业就很好!”在石家庄市的两会上,张义多次建议将医师多点执业合法化。他说,尽管政策总限制医师多点执业,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公开的秘密”。《意见》的出台,将医师多点执业从“暗处”提到“明处”,将这种行为合法化。这也是应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医生的诊疗技术,才能让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只不过,政府应对多点执业的医师进行严格管理,最好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

  《意见》还提出对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张站长也非常赞同。他认为,这是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如果基层的医疗服务足够好,居民就不会小病也挤到大医院排队了,医疗费用也会相应有所下降。

  只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意见》描绘的所有好措施,都缺乏具体细则内容的支撑。他说:政府初衷都是好的,但如果没有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落实起来就可能事与愿违。就拿公共服务来说吧,《意见》指明政府可以购买公共服务,但没有对如何购买公共服务进行界定,实际落实起来就可能到不了基层或不能足额到基层。他建议即将出台的配套细则中,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透明性,探索、尝试对每个公共服务的合理定价并予以公开。

  ■专家

  配套细则应具可操作性

  除宏观蓝图外,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殿武还从《意见》中看到一些隐忧,他认为好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比如管办分开问题、比如取消药品加价问题。因为缺少操作层面的内容,好些初衷很好的政策都不能得到落实。他认为,即将出台的配套细则,应围绕让老百姓得实惠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政府及各部门在新医改中的职责,少些概念性内容,多增加些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以免政策执行起来变味或走形。他说,医疗改革是涉及政府及卫生、人事、物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许多部门、跟每个人都发生关系的大事,不是单纯依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这需要许多部门合力,因此希望即将出台的配套细则把政府及各部门的职责细化,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部门之间的推诿或扯皮,从而使新医改再次走向失败。

  ■百姓

  新医改中看到了希望

  未来3年政府医疗投入8500亿元,并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意见》中的这条消息,让正在河北医大四院看病的封丽肖老人备感兴奋。封丽肖老人告诉记者,她是平山县人,来石家庄看病已三四次,因患的是胃癌,每次化疗需花大几千元,而新农合报销额度连1/5都不到,眼看着就坚持不下去了。新医改实施后,政府投入那么多,老百姓应该会得到实惠。她说,哪怕新农合不能全报,如果政府要能承担80%,患大病的农民也就能看得起病了。“只听说政府要增加投入,要提高各类医保报销比例,但不知道更为详细的内容。”采访中,封丽肖好像对新医改的期望超出《意见》内容,她还希望政府补给居民看病的钱,能真正落到居民头上,而不像个别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将新农合补给农民的钱扣留。

  ■网友热议

  ●国家本身就在选择性地进行所谓的医保,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而且保障的是一般的医保,而生病最多的还是那些经济条件艰苦看不起病的人。疾病和贫穷是同生共长的,解决了贫困,才能看病这个问题! ——— 新浪网友

  ●花大量的钱,而不考虑节约和防腐,老百姓就得不到实惠,因为纳税人的负担重了!背着抱着一般沉!

  ——— 一线天

  ●老百姓最关注的无非是方便看病、便宜看病、安全看病,医改不管怎么改,只要这三个方面改好了,老百姓就会满意和拥护。 ——— 子夜乱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