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10:02  CCTV《经济信息联播》

   国家医改小组咨询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博士

  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实施方案有关问题,我们演播室今天也请来了国家医改小组咨询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博士。刘教授您好。说到医改,资金肯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大家一谈到新医改可能对政府投入8500亿的资金究竟应该怎么用,花在什么上是最应该的呢?

  刘国恩: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我们知道8500亿投资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民生、关注医改重要的举措。但是8500亿怎么用呢?基本上我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按照过去传统的,按照机构、人员编制,通过内部预算划拨的形式把8500亿分配下去。这个分配以后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完好,因为监管的过程、跟踪的过程,手段都跟不上,这么多成千上万的机构把资金用于什么地方也很难把握。另外一个配置的途径,是通过加大对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投入的力度,比如现在的新医合,国家补贴80块,城镇居民也是补贴80块,如果我们能够翻倍,或者提高到120块,通过这样的资源配置,第一,直接能够惠及每一个国民,让每个国民都能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第二个让每个国民都参与这个资源的配置,因为资源是跟着服务走的,国民如果喜欢这个医院,觉得这个医院服务好,来得多,买单的力度就大。这样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就和它获得的资源挂起钩来,这样我们对资源使用上面、对资金的监管上面就会大很多,这同时也是赋权国民的过程。我认为通过补需方配置资源的手段,要比通过直接补供方的手段更有效、更公平,也是能够直接惠及国民的一个选择的路径。

  主持人:您认为这笔钱应该直接给患者,花在患者身上,而不是通过院方去使用这笔资金?

  刘国恩:实际这个资源也是到了供方去,只是说前者是通过医院机构和人员编制直接内部划拨。第二种是通过国民医疗保障力度的加大,让老百姓在接受服务的时候,能够把资源配置过去,最后资源也是到供方去,但是以交换服务为条件,这样我们对资金的使用,我们对监管的工作做起来更有效果,公平性的程度也大一些。

  主持人:同时医疗服务水平也会提高。

  刘国恩:老百姓至少能够感受到政府对每个人的关怀,老百姓也可以参与资源配置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在这次新医改过程当中,不少专家认为建立基本的药物制度,能够使药价应声而降,您怎么看?

  刘国恩:这个话讲得不是那么全面,我们建立国家几等药物制度只是希望通过对成千上万种药品里边,遴选出几百种非常关键的大众用得比较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成本效益比较高的药品,这是一些核心的药品的品种。那么这些药品的使用也仅仅是在解决临床上药品合理使用问题,但是看病就医,医和药是一个整理,就像病人走到医药服务机构去,诊断、治疗加药方,这是整体服务。如果我们只是把着眼点放在药品降价上,还不能最后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因为还涉及到医疗服务这一块,因为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那么很难从总体上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问题,这个很幸运,在医改方案当中几次提到,要探索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这样才能够综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个当然需要一段时间解决,就像张茅书记谈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不能仅仅把着眼点放在药品降价上面,看病难除了吃药的问题,还有诊断的问题,还有治疗的问题,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也要得到体现,而不能得到体现,我们现在看到形形色色医疗行为扭曲,开大处方等等,都是制度性的问题,所以这次医改很大程度上是在谈制度的变革、机制的创新。

  主持人:刘教授,在这次新医改我们看到除了对看病贵比较关注之外,对看病难的问题也是非常关注,而且在很多地方也在不断探索医疗资源总量稀缺,同时分布不均的问题,您对这个怎么看?

  刘国恩:这个问题在医改方案当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就是我们在加大政府财政对卫生投入的同时,也多次提到要动员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来帮助我们壮大医疗卫生事业,那这个工作我觉得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我们财政投入确实是很有限的,而我们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在增加,尤其是以后有了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以后,这个需求还会因为对过去没有实现的一些需求的释放还会加大,因此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增长,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那么社会资源、民营资源进入医疗市场这个工作变得非常必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对医生的定位问题也很重要。目前我们社区,为什么老百姓有机构、有诊所都不愿意去看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医生,因为好的医生都聚集在三级医疗机构,这是因为我们有制度上的安排,对医生是一个政府事业单位的定位,所以只能选择一个点工作。如果我们能够解除这个制度,让医生从固定变成流动的一个自由职业者,这么一个专业队伍,让他们到社区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就变成自己创业的过程。因此在医改方案里面特别提到,要允许医生多点职业,要探索医生多点职业这么一个新的机制。另外还允许民营资本办了医院以后,能够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待遇,其中包括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这些都是过去约束非政府资源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参与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制度性的障碍,在这个方案里都多次提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亮点,如果有了这些工作的进行,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开展两个重要的工作,一个是加大医疗保障制度的安排,提高老百姓购买医疗服务的能力,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核心手段。与此同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政府资源、调动社会资源,来扩大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解决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发展上面解决我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领域发展的瓶颈,我觉得这一点上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只要能够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使老百姓排队的时候少等一点时间,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主持人:好,谢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