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国务院发布深化医改意见 > 正文
住院,出院,再住院,再出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愿意接收,三级医院没有充裕的床位进行接收,敬老院没有足够的医疗力量敢接收,对于高龄慢性病老人来说,他们成了申城看病最难的人群。
新一轮医改最终能否真正让老百姓摆脱看病难的困境?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透露,作为上海医改的一部分,今年上海市将探索建立的医疗联合体,将以区域为基础,纵向整合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毛 懿
[新闻事件]
为找床位,家属心力交瘁
尽管88岁高龄的母亲年初已经过世,可直到现在,母亲在求医过程中一次次住院、出院,次数频繁得让俞先生心力交瘁,也感到痛得“刺心”。
俞先生的母亲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无法居家养老,俞先生只能为母亲找了一家养老院。“养老院的硬件设施不错,有保姆、医生,但也只能满足老人的生活基本需求。”俞先生说,养老院的医生只能发药,一旦有个感冒、发烧,还得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去年8月,俞先生母亲心脏病突发被送往了三级医院。住院12天之后,跨过危险期的俞母又回到了养老院。今年年初,俞母再次发病,除了心脏病外,又加上了意外摔跤和肾脏功能不好,被送往了一家二级医院。“住了21天,医院说老人病情稳定,床位紧张,可以出院了——可我母亲一直喊疼。”
出院没过2天,俞母再次发病,被紧急送往了另一家二级医院。“经过重新检查,医生发现年初摔跤导致母亲第四五六根肋骨骨折了,一直没有康复。”
可此时,一个同样的问题又扔给了俞先生。“医院说没有病床,没有办法住院,只能转院。”万般无奈之下,俞先生只能连连恳求医生。医院同意俞母暂住重症监护病房,3天之后才转回到普通病房。“但是,医院再次提出,两周之后必须出院。”
在母亲住院期间,俞先生为了母亲康复期的住院问题来回奔走。“我找到了母亲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回答说没有床位。”俞先生又找到了卢湾、黄浦的2家老年护理院,黄浦区一家老年护理院排队领的号已到了400多位,卢湾区也有20多位,一时半会也没有指望。在奔忙之中,俞母今年2月在医院过世了,此时,康复期的医院还没有落实。“都说是现在进入老龄社会了,可老年人看病还是这么难!”俞先生也在担心,他今年也有67岁,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记者调查]
医院追求床位周转率
“本应承担康复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愿接收重病老人,三级医院需要腾出更多的床位给疑难杂症的老人。没有足够医疗力量的敬老院不敢接收重病老人,能够接收重病老人的护理院实在太少。”同样因送老人住院而心力交瘁的宋先生告诉记者。
对此,医院方面也很无奈,目前各家医院普遍追求床位周转率,对一般病人来说,14-20天是一个周转周期。两三个星期后,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出院。但是,这样的周转并不适合于所有人。一名长期在病房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8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往往稍有好转,停药出院或是天气变化后又会再度复发。
家属无奈想出“假出院”
对此,一个奇怪的现象悄悄在医院出现——家属想方设法让老人“假出院”,进而能继续在医院得到治疗。一名医生透露,根据医保规定,病人出院后一个星期内,医院不得以同一种疾病再收治老人。于是乎,家属就以其他人的名义入院,由老人冒名继续住院,一个星期后再恢复真实身份。
不过不少医生坦言,“假出院”触犯了医保规定,一旦被发现将被重罚。
双向转诊通道往下不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老人和医院之间博弈的根本原因,就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往下不畅。
昨天,沪上一家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双向转诊,是指社区医院收到危重病人及时转到大医院;而病人在大医院度过危险期后,及时下转到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是,由于大病病人的风险因素比较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收此类病人并不热心。此外,社区医院的床位紧张也导致往下转诊“不畅”。
[解决之路]
医疗联合体整合医院资源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今年年初曾透露,作为上海医改的一部分,今年上海市将探索建立的医疗联合体。“这就相当于组建了一个大的医疗集团,社区医院、二、三级医院,不同医院分别看什么病,或许可以解决双向转诊中的阻塞问题。”杨浦区老年医院院长周明成表示,但在实际操作中,哪几家医院相互整合,各区内的区域整合或是跨区域整合,都需要政府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