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最终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 15:49  汉网-长江日报

  覆盖所有困难家庭将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保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药物全纳入医保报销 ●医保最高支付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

  ●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增设药事服务费 ●2011年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国务院昨天正式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意见》强调,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

  《意见》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转变,也是在医疗卫生领域明确和强调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点和决策依据。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覆盖所有困难家庭将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保

  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确立了医改及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所有的政策都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

  根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

  明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为50%,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

  另外,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覆盖所有困难家庭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

  将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保

  《意见》指出,将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透过这些表述,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回答了有关中国新一轮医改是否回归“公益性”的质疑。

  《意见》勾勒了中国到2020年的改革方向和框架,其最大的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这种制度所提供的使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是一种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标志着政府职能向服务者的进一步转变。

  《意见》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温家集村乡村医生温吉存说,政府补助公共卫生经费,这样不仅能使农村公共卫生做得更好,而且也坚定了乡村医生的工作信心。上海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吴毅凌说,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不用“自己养活自己”,就可以全心全意地预防疾病而不考虑创收。

  政策“天平”向基层倾斜

  《意见》指出,,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资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温家集村乡村医生温吉存说,解决乡医的待遇问题就消除了“后顾之忧”,而安排业务培训或提供交流机会,将帮助乡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让乡医更好更安心地服务于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

  实现基层机构都有全科医生

  《意见》指出,我国将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我国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

  国家将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社区医疗成健康“守门人”

  《意见》指出,新医改农村的基层医疗服务赋予了一项最基本的任务,那就是筑起农村公共卫生的底网。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作为基层医疗的触角,将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逐步转变诊疗模式、更多采取上门服务等方式,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意见》提出,我国将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我国多年来始终停留在出台目录的初始阶段。

  基本药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此次修改稿中,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被删除,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相比定点生产,招标采购更多体现市场竞争原则。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此次修改稿中,把之前颇受争议的“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

  将建立政府主导

  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意见》明确提出,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金承刚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财政投入机制的重大转变,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可以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说,所谓“购买服务”,即指政府基于某种考虑,为某些公共服务,如公共卫生服务、某些基本医疗服务,全额或部分埋单,但具体实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目前辽宁省铁岭市、山东省潍坊市、黑龙江省鸡西市等地正在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有益探索。   

  《意见》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意见》虽强调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

  根据《意见》,国家还“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意见》明确了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近几年,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826亿元,比2007年增长42.01%。其中,中央财政安排854.45亿元,高于2003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总和。2003年至2008年6年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7.74%,大大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比2008年预算数增长38.2%。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这是新增加的一笔巨大的投入。

  管办分开 转换政府职能

  《意见》提出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形式。

  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表示,从政府转变职能来看,政府部门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意见》指出,国家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作为医改方案近期将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之一,我国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此外,我国将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取得突破,加上其他改革措施,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多收多得”变为“优劳优得”

  《意见》指出,要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湖南新化县医生张计平无奈地说:“因为没有基本的保障工资,我们在积极诊疗中打起了病人的主意,最终没能守住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底线。”一段时间来,一些医疗机构给科室下达创收任务,鼓励“多收多得”,这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了大处方、大检查等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群众看病贵,医务人员“多收多得”的做法必须改变,正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应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绩效考核,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鼓励民营资本

  办非营利医院

  《意见》指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增设药事服务费 推行医药分开

  《意见》指出,在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方面,要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药事服务费是指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固定收费,与处方上的药品金额无关。药事服务费主要用于补偿其向患者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合理成本,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

  目前,专家门诊的挂号费是14元,而随便理一次发就要20元。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长期存在。为维持生存,医院和医生将手伸向了“药片”,导致药费居高不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说,这将从体制机制上切断医院收支与药品销售的联系,规范用药行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对于看病就医的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

  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使其真正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人均卫生服务经费

  不低于15元

  15岁以下免费补种乙肝疫苗

  3岁以下免费做生长发育检查

  《意见》提出,工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同时,国家将免费给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等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数字上的明确是对均等化的最好诠释,它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本版据新华社、中新社、《京华时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