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7:27  上海国资

  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以符合资本市场的方式发展壮大,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国资委和其他政府部门也要把握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熟悉资本市场的规则和监管方式,调整自身的管理手段,既要借资本市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又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在这种理念下,上海甚至可以参照资本市场的做法,率先在全国实行国有企业的公开披露和报告制度。

  和金融发展相结合

  企业国资法回避了金融国资和非金融国资是否应该统一管理的问题,这既可以理解成为金融国资独立于非金融国资留下了空间,也可以理解成为地方国资的弹性管理留有余地。对上海来说,后一种解读更加有利,即金融国资和非金融国资的经营管理应该统一协调发展,共同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一方面,国资经营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支持。上海已经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而现存的诸多国资经营平台在重点企业集团独立发展和城市建设投资面临萎缩的双重挤压下,必然会朝股权投资和管理的方向发展。由于上海的城市容量有限,在聚集国内外资金的同时,还应该再将资本投放到其他地区,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从而形成服务全国的资产管理中心。而这些拥有资金优势和投资功能的国资经营平台,如果没有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就不可能真正发挥好资产管理的作用。

  另一方面,国资经营平台是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上海本地的证券、银行、保险等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行业主导企业,如果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狭隘理解为提高这些本地金融企业的行业地位,则必将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走入误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将上海打造成服务全国的资产管理中心。具体说来,金融市场的建设必然会形成金融资本的积聚,而积聚起来的大量资本必须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去投放获利,以推动全国产业经济的整合与发展,并充分发挥国资的引领和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此,打造强大的上海国资投放运营体系,不仅是上海国资经营平台的出路所在,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资运营平台将成为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行为主体。

  由此,金融与非金融国资各自经营、分头管理的现状应该逐步改变,使国资经营管理改革和金融发展形成合力,避免陷入部门利益争斗的泥潭。

  和法治经济相结合

  上海的资本优势和硬件水平将很容易被其他城市赶超,市场要素和产品也很容易被复制,而上海运营成本高的劣势却很难改变。那么,上海未来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成为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答案应该是一个健康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即一个法治的市场环境。毫无疑问,国资经营管理改革也应该朝这个方向推进。

  第一,要大力纠正一些传统的习惯做法,杜绝政府行政思维和手段的传导效应通过国资的经营和投资行为向市场扩散。具体包括:将上海国资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纳入地方立法的范围,真正落实人大对国资的监督;改变国资委依靠行政审批和内部备案履行职责的做法,通过地方立法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经营性国有企业的公开披露和报告制度,同时规范国资委的出资人权利行使方式。

  第二,企业国资法对谁来监督国资委的规定因过于原则而很难落到实处;同时,该法对谁来监管国有企业的规定也很模糊,并没有赋予国资委出资人权利以外的监管职能。为避免国资监管的形式化或行政权力滥用,地方立法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将国资监管纳入法治的轨道,并尝试建立一个不同于一般政府部门的全新国资委。

  第三,只有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才能同时提升其投资和管理的能力。资本输出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输出相结合,才是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和人才机制改革相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曾经实现过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那次调整最大的艰难就在于人员的调整。它反映出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产业和增长方式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使用人,再好的企业也会衰落,再好的制度也会失效。

  随着国资经营管理路径和方法的改变,国资经营和管理的人才观也需要变革。许多传统的选人用人标准和机制都应该被改变,比如用行政思维来选拔、考核和使用企业经营者;对投资型与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与技术型人才不加区分使用;忽视行业和专业岗位工作经历而注重学历和职称的人才评价标准等等。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决定了上海国资今后会不断朝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即朝投资和资产经营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中企业最缺的就是公司治理能力,一旦引入经营者,或跟其他所有制合作,公司治理缺陷将成为未来国资流失的重大隐患。因此,未来上海国资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公司治理能力的投资和资本经营人才。

  回顾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无不体现了一种勇于创新和承担风险的改革精神。如今,上海虽然享有过去30年国资国企改革的巨大物质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复杂的形势和更高的目标,以及伴随改革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求索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做好牺牲既得利益和为改革付出成本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以海纳百川的人才观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上海就能在新时期取得国资国企改革的新突破。

  作者系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裁、法学博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