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和PPI双降怪象:通胀担忧渐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07:07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记者 姚伟 实习生 徐一冉

  “一个是六年新低,一个是十年新低”,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充分印证了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

  根据数据,2月份CPI同比下降1.6%,PPI同比则下降4.5%。即便忽略春节因素,即将前两个月数据合并看待,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3.9%,跌势仍然明显。

  简单地理解,CPI代表着消费品价格,即百姓生活成本的高低;PPI代表着原材料价格,即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若CPI持续两季下跌往往意味着经济陷入通缩。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官方力陈我国尚未真正进入通缩的同时,似乎不少的学者也愿意相信,积极的政策刺激能够让我国经济熬过最危险的6个月,中国不会进入“通缩时代”。

  肉价、油价拉低“物价”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下降1.6%,成为自2003年1月来的首次负增长。

  如果看分项数据,2月CPI迅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下滑。由于春节因素消失和去年基数较高,2月食品CPI转为负增长,同比下降1.9%,严重拖累了CPI数据。

  更具体地说,肉类价格回落较为明显,拉动食品价格下跌的作用最大。2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9%,跌幅较上月增加5.6个百分点。

  不过,在专家学者看来,非食品CPI的下降更值得警惕。因为与食物相比,非食品价格的下降更能证明内部需求的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月份非食品CPI同比下降1.2%。继上月之后,非食品CPI再次出现负增长,并且降幅增加0.6个百分点。

  至于已经持续下降3个月的PPI数据,本月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下降了4.5%。这也是该数据自1999年以来的新低。

  这并不难想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影响,2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竟高达56.3%,跌幅较上月继续增加。

  “扛过最危险的六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国家统计局于昨日发布数据之前,便多有专家学者根据预期的数据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进入通缩时代。

  但随着官方频频“发声”解读数据,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认为中国经济尚未进入通缩,因为——按照最狭义的概念,物价持续下降6个月才能称得上真正进入通缩。

  而综观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评论,如果从6个月这个时间段来考量,似乎不少的专家都认为,“我们扛过这段时间没有问题”。

  一个最为明显的事实是,此前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项目准备期已临近尾声,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昨日表示,“随着政策的落实,将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下半年经济会有一个明显起色。”

  而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在CPI的目标设定上也为下一步政策预留了充分空间,不少学者都相信,如有必要国家可以进一步增加投资,譬如此前盛传的“8万亿”。

  “假设今年财政赤字增加到GDP的5%(目前尚不到3%),政府公共债务占到GDP的80%,中国政府有足够能力将这样的政策至少维持十年。”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进一步向早报记者表示。

  价改或适时启动

  有意思的是,就在昨日市场还普遍沉寂在通缩担忧的阴霾下,却有学者提醒中期即将遇到的通胀反弹。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管李晶昨日发表报告提醒:近期货币供应急增,可能转化为较高的通胀。她同时指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方案及庞大的流动性如果能使经济复苏,将可能重新推动通胀。

  事实上,随着国家放松货币政策,银行新增贷款在过去的两个月内激增了近2.7万亿。目前市场还普遍预期,随着CPI进入负值,央行或将不可避免地降息,这也将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不过,正如海通证券宏观研究部经理、首席分析师陈露所说,“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难对付的幽灵”,短期内政府将精力置于防范通缩恐怕仍是毋庸置疑。

  “东西便宜了表面上看是好事,但物价持续下跌表明社会消费信心不足,企业库存增加、不敢追加投资,就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就业岗位减少。” 陈露说。

  上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月晓强调,不排除政府通过资源税改革及公用服务业产品,如水价电价调整,来抑制CPI的下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9年2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