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保副总裁王和:开启农业保险的新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15:27  《中国金融》

  我国农业保险应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面向未来的视角,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秉持价值创造的原则,通过观念、模式、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全面开启我国农业保险的新时代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和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正迎来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从支农惠农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有效引导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同时,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农业水利建设的投入,畜牧防疫能力的提升等,均为农业保险营造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保监会的大力倡导下,保险行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2008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了110亿,同比增长了112.5%,成为了财产保险领域的第三大险种。

  在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发展仍属于“三政”模式,即主要还是靠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这种模式在现阶段固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但笔者认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我国农业保险应当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面向未来的视角,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秉持价值创造的原则,通过观念、模式、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全面开启我国农业保险的新时代。

  观念创新

  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观念问题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观念问题具体表现为:怎么看农业保险,要不要发展农业保险,如何发展农业保险等。观念问题不解决,农业保险的发展就缺乏思想基础,就不可能实现根本和持续的发展。从行业的情况分析,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发展农业保险是责任,还是机遇。在保险行业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认识: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主要是体现行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简单意义上看,这种观点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能够认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本质,能够深刻领会“三农”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的意义,我们就应当认识到:无论是从企业社会公民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希望是在农村,尽早走进农村,走近农业保险,与其说是一种责任,不如说是一种机遇。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抢占企业发展先机其实是可以很好地实现统一的,好的企业应当善于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成就自我,形成优势。

  农业风险管理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农业保险属于高风险领域,因此,经营农业保险是无利可图的。传统的保险经营理论认为保险行业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者,通过保险制度的安排,能够集合社会的保险基金,固化风险成本,稳定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生活。这种思维的基本逻辑是风险,或价值转移的风险。但在农业保险的经营过程中,仅仅是风险转移是不够的,面向未来的农业保险应当是基于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逻辑,它应当摆脱那种静态存量分配的经营模式,逐步走向动态减量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农业保险,保险行业应当充分发挥社会风险管理的优势,有效降低农业风险,在服务农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

  农业保险的属性问题。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业风险具有巨灾特征,对于可能面临的巨灾损失,由谁来兜底,或者谁有能力兜这个底。我认为,这个底,既不应当完全由保险公司兜,也不应当完全由政府兜,而主要应让市场兜。农业风险的巨灾特征是客观的,化解巨灾损失冲击,稳定农业保险经营的根本出路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市场机制,特别是打通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农业保险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看,政策支持减免。

  模式创新

  在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模式选择问题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情况看,有政府模式、互助模式和商业模式,也有基于这些基本模式的混合。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更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模式。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和充分把握的。

  政治优势与效率问题。在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农业保险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风险分散,而在农业保险的经营过程中,实现分散的成本较高,较高的分散成本又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把农业保险的效率问题放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下思考,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挥政治优势。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政府主导型成为现阶段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体现在财政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政资源的投入,包括利用立法、税收政策、行政干预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效率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启动和发展。

  行业发展的协同问题。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生产的行业风险相对较大,而风险较大的原因是由我国农业的分散式生产方式决定的,一方面是农户作为经营的基本单元,自身抵御风险,包括承担保费的能力较低;另一方面较小和分散的作业单元难以形成一种合力,去改善经营环境。因此,农业保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面改善农业的产业风险状况。在这个过程中,集约化是关键,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为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在实现集约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投融资,而投融资问题的背后是风险化解机制,特别是保险机制。所以,农业保险应当从与行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去看发展问题,通过农业保险的提供,为农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风险化解的制度环境,通过农业投融资体系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而为改善农业风险营造良好环境。

  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在我国农业保险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价值创造是灵魂,核心是要解决好从风险的静态存量分配向动态减量管理的转变。首先,在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瓶颈问题,信息不对称使得管理难度加大,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导致道德风险,合作互助是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利益的联系和牵制,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部制约机制,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价值创造。其次,价值经营的关键是有效降低风险暴露,在农业保险的经营过程中,风险补偿功能固然重要,但通过行业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风险更重要。因此,农业保险应当形成一种“经济补偿+风险管理”的盈利模式。通过农业保险,汇集行业的利益和资源,加大对于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制度和技术方面,实现动态减量管理。第三,价值经营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界均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保险的发展应当站在产业链的高度,用前向和后向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与其他金融企业的合作,共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共享信息、客户、渠道和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