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融资催生地下钱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 08:17  中国财经报

  民间融资催生“地下钱庄”

  浙江的民间融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介绍,从那时开始,民间借贷便悄然兴盛起来,很多中小企业的“第一桶金”大都缘于民间融资,真正来源于银行贷款的很少,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据有关方面估计,浙江的民间资金达数千亿元之多。

  谈及此,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总裁周冀表示,浙江民间融资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一方面源于浙江人对朋友的高度信赖和集中力量做事的地域文化特性;另一方面,市场也确实存在,民间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确方便。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韩省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农业号”小企业到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烦琐,又要担保又要抵押,贷款周期也比较长,“有的时候急需周转资金,不少小企业就会跟民间借贷机构拆借,虽然利息要比银行高很多,但是比较快。”

  类似韩省华这种想法的中小企业主并不在少数。去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原材料上涨,美元汇率下跌,出口受阻,紧接着金融危机爆发……一系列内外因素使浙江的众多中小企业深陷资金断链困境。要么破产,要么借钱。在正常途径融资难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民间借贷。

  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汤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我们这里,借钱是很方便的,当然前提是支付较高的利息,民间借贷日息一般在2.5‰至4‰之间。”汤震说,“商机一旦来了,就需要流动资金,到银行申请贷款,审批时间太长,等拿到贷款,最好的机会已经错失了,不得已就想到了民间融资。”

  筹资时间长、手续繁琐甚至批不下来,是很多人放弃银行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的根本原因。

  “正规的渠道贷款比较难,手续比较复杂,所以不少小企业去民间融资,利息比银行高,如果是朋友的话,2分到3分的月利息。”杭州福海堂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富告诉记者,“与民间借贷相比,银行的贷款利息虽然低一点,但各项手续费加起来也低不了多少。”

  民间借贷的巨大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涉足这一领域。据了解,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杭州,民间融资催生了一大批“地下钱庄”。记者调查发现,在杭州,很多放贷者都以担保公司、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典当公司的名义出现,但大多数公司还是游走在灰色地带。

  王中(化名)是杭州某典当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就是“地下钱庄”的“资金掮客”。与他简单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王中那里,借款人只要有真实需求、有抵押物、有收入来源,就可以申请贷款,只要其房产抵押或汽车质押等方式通过了验证,3-5个工作日就可拿到款项。借款时间从3个月到2年不等,还款方式也比较灵活,每月还利息,到期还本。据透露,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王中就促成了100多笔民间借贷业务,交易金额达到3400多万元。

  民间资本渴望上岸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杭州,由于受政策限制,能够以合法身份进入金融市场的民间资本数量相当少。一位接近放贷者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浙江民间资本相对充裕,不少企业主经过多年积累手中掌握了大量现金,他们热衷于通过民间借贷这种“钱生钱”的方式来投资获利。然而由于没有通畅的渠道和合法正规的金融体系,大量资本却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一边是缺钱的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一边却是激荡四溢的民间资金四处寻找出路。“两面夹击”倒逼着当地政府进行金融创新。

  2008年7月,浙江省在全国首家宣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迈出规范民间资本的重要一步。随后,浙江省工商局、银监局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制定的《浙江省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收编”地下金融,允许股权质押。此举一方面为大量逐利的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规范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据了解,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只是浙江规范民间资本的第一步。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发展社区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使更多的民间资金走出民间借贷的灰色地带。

  事实上,经历着市场大考验的浙江中小企业渴望突围,而大量风险投资也在寻找资本增值的机会。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在杭州市西湖区落户的风险和创业投资基金就超过30家,管理的总金额超过50亿元。

  记者所走访的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近3亿元。公司总裁周冀告诉记者,民间融资之所以越来越流行,一方面,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限制条件较多,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往往存在诸如会计制度不严格、企业经营风险高等问题,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银行也往往会拒绝给这些企业贷款。而与此相比,民间融资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所以比较流行。

  为地下金融打开一扇“窗”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浙江,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试点为民间融资开了个“口子”,但对于浙江大量的民间资本来说,这个“口子”开得还是太小了。据悉,今年,浙江省准备继续扩大试点,将小额贷款公司增至150家。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浙江大量的民间借贷活动仍处于灰色地带,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市场风险很大,民间金融纠纷也多。如何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让“地下金融”弃暗投明,让民间资本在阳光下规范运作,成为当务之急。

  业内人士表示,《放贷人条例》一旦通过并实施,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鼓励下,将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浮出水面”,“地下金融”也将弃暗投明走向前台。这将有助于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央行表示,目前正加快制定的《放贷人条例》,并将明确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主体的法律地位,通过规范民间金融,使其尽快“浮出水面”。据了解,《放贷人条例》的最大突破将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以自有资金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从而打破被银行垄断的信贷市场。

  另据了解,截至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已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储蓄率仍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约80%的资金需求来自于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缺乏贷款支持。

  专家认为,在当前保增长压力不减,而社会投资相对不足的背景下,释放民间融资是适时之举。据专家估算,我国民间资金总量至少在2万亿元左右,现在释放民间融资的活力,对拉动民间投资,保经济增长意义很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郭研表示,民间借贷这条老百姓的理财路其实已存在很多年了,但一直在暗中行走;而对这种“草根金融”的阳光化,将使老百姓得到法律保护。他认为,从金融改革的发展来看,民间借贷的解禁是迟早之事,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