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资本市场大小非困局的必由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17:22  《中国金融》

  通过实施金融工具与制度的创新,建立多种途径和探寻多种方式培育、壮大市场需求,特别是发掘和创造新的增量市场,并进一步规范“大小非”减持套现行为,以稳定投资者市场预期

  工具与制度创新:破解资本市场“大小非”困局的必由选择

  艾正家

  “大小非”解禁套现压力

  根据形成原因与渠道的不同,目前“大小非”有以下四种情形:第一,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大小非”,主要包括股权分置限售和股权分置对价部分。第二,首次公开发行(IPO)形成的“大小非”,主要包括首发原股东限售、首发机构战略配售、首发一般股份等,即按照管理层关于上市公司股份上市流通的规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一致行动人持有股份锁定3年,非控股的小股东持有股份锁定1年,战略投资者参与网上配售持有股份锁定1年,战略投资者参与网下配售持有股份锁定3个月。第三,上市公司再融资形成的“大小非”,主要包括新增发行股票时定向增发机构参与增发配售持有的股份和公开增发中公开增发机构配售持有股份、公开增发一般股份。通常定向增发机构参与增发配售持有的股份限售期限为3年。第四,上市公司期权激励到期行权形成的“大小非”,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员工持股限售部分。

  据统计,以上各类“大小非”总量在1.3万亿股以上,相当于目前流通股的两倍。其中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大小非”总量在4673.78亿股,至2011年底前将先后解禁完毕,目前已解禁1611.95亿股,占总量的35%。该部分“大小非”将在2009年迎来解禁高峰,共计总量有2193.43亿股将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占该类别“大小非”总量的47%。近年来IPO形成的“大小非”是另一个主要集结地,该部分“大小非”从2007年到2011年底前陆续解禁的数量达8332.58亿股,其中已解禁421.68亿股,仅占该部分总量的5%。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限售股同样将在2009年迎来解禁洪峰,在数量上将有4643.62亿股该类别“大小非”限售股解除限售。可见,2009年沪深两市将新增流通股约6837亿股,新增流通市值大约3.5万亿元,约有431家上市公司加入全流通队伍,A股扩容规模将是2008年的4倍以上。毫无疑问,“大小非”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压力是巨大和现实的。

  从“大小非”限售股解禁以来套现的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小非”解禁套现冲动明显大于“大非”。据统计,2008年近45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其股东变动情况,共有近790笔减持记录,共卖出32亿股,其中由第一大股东完成减持只有近100笔,总减持量不到5亿股,仅占全年公告减持总量的15%。可见,“小非”具有更明显的减持冲动。其原因包括:一是“小非”在入主上市公司或参与发起设立上市公司时创业贡献有限、创业成本极低,特别是经过多年分红派息后,目前几乎为零成本持股,在任何价位抛售投资收益都很丰厚,同时所持股份缺乏控股权价值,兑现意愿十分强烈;二是部分“小非”持股股东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加深、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经营困难与资金紧张并存,自有现金流与流动性不足,财务收益下降,不得不将变现股权作为对冲和缓解财务收益与流动性暂时困难的措施;三是“大非”股份持股股东多为国企或央企背景,除少部分为绝对控股股东外,多数为相对控股股东,尤其在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区域时其减持套现压力相对较轻。

  第二,“大小非”在市场出现回暖与反弹中减持冲动明显。自2008年10月以来,在管理层股市政策暖风频吹刺激下,市场触底反弹,与此同时,“大小非”限售股的解禁减持套现行为也进入到一个异常活跃期。据统计,2008年12月沪深两市有达6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大小非”减持公告,减持笔数达160多笔,合计减持股份近7亿股,减持市值约为50亿元,减持股份数量环比增加1.36倍,减持股份市值环比增加73.85%。可见,一旦市场有所活跃,“大小非”借市场反弹减持变得更为积极,出逃与抛售意愿更为坚决,这也从供给方面大大减弱了投资者对市场反弹深度与高度寄予的期待,成为压制市场做多热情的主要因素。

  第三,基本面存在问题与有待进一步考验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减持意愿明显大于绩优公司。“大小非”股东在上市公司信息传递链条上处于前端,相较于普通市场投资者明显享有对公司信息对称上的优势,对未来宏观与公司基本面趋淡、目前股价估值偏高的限售解禁股票减持意愿强烈。

  可见,“大小非”问题的确是影响投资者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个缺乏信心的市场是很难实现其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据统计,2008年境内资本市场仅有76家企业上市,IPO融资额只有149.07亿元,分别比2007年下降44.3%和75.3%。目前的中国股市事实上已经陷入这样一个困境:“大小非”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投资者信心难以恢复,市场难有活跃的上佳表现,除非市场参与各方愿意接受和忍耐并不愿意看到的长时期的市场失效;而一个低迷沉闷的市场又很难为“大小非”问题的平稳顺利解决提供市场需求基础,以一个较低成本实现向全流通市场的平稳过渡。因此,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尽量减小“大小非”问题对市场的不利影响是当下市场参与各方必须理性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