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者是否能够统一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 16:01  《中国金融》

  记者:不少人担心“保增长”与“结构转型”有矛盾,您认为二者是否能够统一起来?

  庄健:我的回答是有难度,但一定要通过加快改革的方式解决。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看,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可能会在实现“保增长”这一短期目标的同时为实现“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基建投资类内容多而消费类内容少,这将对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产生不利影响。十项措施中的七项半主要与投资相关,其他三点才与刺激消费直接相关,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本身还兼具拉动投资的重要内容。从发改委公布的关于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今明两年4万亿元财政资金的支出比例上更能看出这一点:在1000亿元方案中,70%以上的资金投向与刺激投资需求有关的项目,而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更是有90%以上的资金投向与刺激投资需求有关的项目。对决策者而言,加快投资项目建设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可以很快地见到“实效”。而刺激消费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会短时间见效。

  其次,能够拿到这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的企业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容易导致宏观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政府和国有企业倾斜。虽然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了65%左右的GDP,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机会,但它们获得这些项目的可能性较小。这样一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民营和中小企业所占份额会继续缩小。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就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全国上下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上,容易忽视、延缓那些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进程。如“要素成本低估”是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和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根源。不利用当前通胀压力大幅降低的有利时机推进劳动力、土地、能源和环境等要素市场改革,我们就可能贻误时机,等经济运行再次步入上行通道、通胀压力再次增大,我们推行相应改革的难度就会加大。又如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在铁路、石油、电信、银行、教育、医疗等领域仍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尽管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兴趣进入这些行业,但由于进入门槛高、制度环境差等原因,这些领域的对内开放步伐十分缓慢。垄断导致竞争不充分、投资效率低下。再比如政府职能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结构性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尤为重要。没有政府职能转变,包括资源价格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在内的诸多市场化改革就难以有实质性进展。

  记者:那么,如何在实现“保增长”这一短期目标的同时兼顾“结构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呢?

  庄健:唯一的答案是推进改革。必须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拓宽投资渠道,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发挥“4万亿元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半以上的民营资本,也有利于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当然,要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须加快实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给予它们更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要引导中小企业面向国内市场,面向农村市场生产产品,政府对于农民购买这些产品给予补贴。应在四个方面加强改革。

  一是推进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价格改革,以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8年年初以来,政府已先后推出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但资源价格特别是能源价格改革仍是“雷声大,雨点小”,环境污染的成本如何衡量、定价还缺乏有效办法。考虑到国际油价已大幅度回落,国内通胀压力也已大大减轻,当前应是推出能源价格改革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2%,农村居民为85%,农村高于城市。考虑到2/3的人口集中在农村,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广大农民创造公平发展和提高收入的机会。

  三是推进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更多地放在支持“三农”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企业增值税转型和税费减免要与税收体制改革相结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与金融改革相结合,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使增量资金能够流入到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四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型,以充分发挥政府在稳定市场、市场监管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作用。从1978年到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9.4%,高于这期间财政总支出年均13.6%的增长速度。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8.7%。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增收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减轻税负,必须与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同步推进。由于现行财税体制、干部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体制安排,政府自身利益已逐步形成。然而,如果政府的利益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要降低行政成本就比较困难。政府转型意味着政府要逐步从利益的制约中走出来,重返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地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