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讲故事的时候,太注重“古事”而忽略“事故”,太强调“做人”而忽略“做事”,太强化“古人”而忽略“今人”
刘志明(北京)
电影《梅兰芳》的创作,应该说是包括陈凯歌在内的一代导演回归本土文化、挖掘民族瑰宝的一个可喜的进步。
然而,如是文化,其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它的开放性。从这一点望过去,《梅兰芳》剧尚有一些不足,还有一点差距,仍嫌不够的是,这不是一部能够输出的文化产品。
在明年,《梅兰芳》能否获得多少国际大奖?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作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梅兰芳体系,我们中国人自己却在推广中慢了、晚了、散了多时了。
综观大国崛起的是是非非,唯有那些将商品与文化一并输出的国家,才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当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历史发展机遇被我们不幸错过以后,今日中华之重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什么?
只有从这样的历史性高度,我们才能领略世界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兴旺。也只有站在为民族振兴而发力的起点上,包括电影在内的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才算是为自己找到了坐标。
莎士比亚VS蒸汽机:英国人何以复辟文化创意?
1994年,澳大利亚以“创意的国度”为目标,公布澳大利亚的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英国此时则因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未能刺激经济发展,某些产业的发展濒临危机。英国政府派团赴澳大利亚考查,回国后马上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指导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组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997年,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成立专门任务小组,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的概念。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在面临国内创业环境中关键的金融及投资问题时,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Banking?on?a?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逐步推动完整的创意工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英国政府的创意工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英国人像押宝一样的在文化创意产业上不遗余力的作为,一点也不亚于当年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时的兴奋。这是因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他们一点也不陌生。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振兴的作用与意义,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