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中国将在WTO框架下大幅增加农业补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18:0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 (记者 章利新 陈君) 中共中央、国务院1日发出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

  经济学家指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能发挥重大的政策效应。

  这是在近年连续发出5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以及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中央制定的又一个重农强农的一号文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农产品卖难显现、价格下行,农民工就业困难、返乡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矛盾增多,中国“三农”正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种迹象表明,2009年保持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严峻、挑战巨大,有可能成为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表示,今年中国农民将面临既难以靠外出务工增收,也难以靠农产品价格上涨增收的双重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将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也将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程国强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日表示,去年的补贴水平是1029亿元,今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这样就可以直接增加一些农民的收入”。

  近几年,中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这“四大补贴”不断增加。

  “但中国的农业补贴远远低于WTO框架所允许的水平,目前不到可用空间的20%。”程国强说。

  中国在加入WTO协定中已经明确承诺,中国农业补贴仅仅能够利用特定基期农业产值8.5%的微量允许。

  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对记者表示,中国目前的补贴政策还没有突破WTO规则范围,仍然符合微量允许标准,而与欧美国家的农业支持水平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

  据专家介绍,今年直补空间不大,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补贴都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其中良种补贴范围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全覆盖”范围也将扩大,棉花就是新增加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介绍说,加大良种补贴的力度,不仅因为种子费是近年来推动农产品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为了鼓励农户采用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号文件要求,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

  “农机补贴在去年4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还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速现代化,也有利于增加对农机工业的内需,促进其发展。”程国强指出。

  中国还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

  程国强指出,“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农资综合补贴与价格联动,将抵消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保障农民利益。

  加入WTO以来,尤其在2004年以后,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中国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中国今年将逐步完善补贴办法,使目标更清晰、操作更简便、效果更显著。“中国的农业补贴体系进一步完善,取决于微观基础的改善,以及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李成贵说。

  然而,程国强也指出,中国个别农业补贴政策目前出现效益弱化的迹象,在处理好调动农民积极性和提高操作的针对性、扩大政策的效能的关系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关专题:

    党中央国务院2009年农业工作意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