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志武:中国民间消费太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15:45  《国际融资》

  记者:此次出台的10项经济刺激方案,也包含了一些民生方面的原则性内容,诸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等等。您认为,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在民生方面,中国政府还需要完善哪些制度建设?目前中国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体系仅覆盖少数人口,原因何在?

  陈志武:中国民间消费太少,原因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是老百姓钱太少,政府钱太多,国富民穷;第二,政府开支不受老百姓的监督和制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两件结构性改革,一是减税、退税,二是将剩下的国有资产做民有化改革。不管从历史,还是从跨国比较的角度看,今天中国民间消费还是低。首先,在建国初期的1951年,民间消费占当时GDP的68%,政府消费是GDP的16.5%,而今天民间消费只是GDP的37.5%,政府消费是GDP的28%。这说明过去几十年的制度安排,把收入和财富逐步从民间转移到政府手里,让民间变得更穷,而且支撑这种转移的制度还没有改变。其次,跟其他国家比,今天韩国和日本的民间消费分别占GDP的52%与55%,巴西民间消费占 59.9%,印度为55%,美国最高,民间消费是GDP的71%。为什么会是怎样?如果要刺激中国的民间消费,应该做哪些根本性改革?经济刺激措施只是对短期经济增长有作用,但是,不会、也不能从根子上铲除抑制民间消费增长的制度基础。所以,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要进行基础性制度改革。

  首先,要对政府财政预算进行民主监督,包括公开听证、开展广泛的媒体自由讨论。民主制度监督可以减少政府开支的“硬件”投资偏好,引导政府开支往民生倾斜,包括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安全网、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国家投入。一旦政府在这些民生领域有实质性投入,可以给老百姓提供底线经济安全感,自己储蓄压力会减少,民间消费就可以被解放。以2007年为例,巴西政府的教育投入占GDP的5.4%,中国才占3%。在其他公共福利上,巴西花在医疗卫生一项上的公共支出就是GDP的10.4%,而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失业救济这几项开支加在一起才占GDP的2.4%,而且中国的医疗卫生经费大多还是为领导干部,而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其次,征税权、加税权必须掌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手中,行政部门不能有征税权,新增税种、税率提升必须经过广泛的公开听证和媒体讨论。如果征税权不能卡紧,民间的收入就无法与GDP同步增长,政府拿到的国民收入比重就会继续膨胀,民间消费当然就没有收入基础了。最近几年的极端情况不说,就拿1995年至2007年这更长的12年看,这些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共累计增长5.7倍,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1.6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累计增长1.2倍。只要政府收入的增速不被控制住,民间资费的增长当然难以实现。上面两项都涉及民主宪政改革的问题。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到,政治改革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涉及到经济模式能否转型的基础问题。

  记者:针对国内消费难以启动的难题,您曾提出过对国有资产进行民有化改革,建立民众“财产性收入”的产权基础,然而,这涉及到当前各阶层利益格局调整,您认为中国政府在何种情况下,会采取类似改革?

  陈志武:民间消费难以增长,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花钱,而是因为在国有制之下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资产。通过国有土地、国有资源、国有企业等,政府拥有的资产性财富相当于社会总财富的近3/4。虽然这些国有财产是“全民所有”,而且这些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而增值很多,但是,老百姓没有能完全分享到国有资产升值、国企利润的好处。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工资是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而工资收入的增速又低于GDP的增速。为了让中国公民能直接感受到国有资产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并由此增加每个人的“财富感”、进而提升消费的意向,我们就必须进行民有化改革。以前,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制度安排中“所有者”是抽象的、不到位的,我们必须把原来缺位的“所有者”给明确化、具体化,以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具体办法是,把现有的央企国有资产、地方国企产权除给社保基金注入部分产权外,剩下的分别注入中央和地方国民权益基金,中央级的一个、31省市分别一个,共有32个国民权益基金,中央国民权益基金的份额均分到13亿公民,地方国民权益基金的份额可以给当地公民多分、外省公民少分。我们必须意识到,除非能让国有资产的升值和盈利直接进入老百姓的消费预算中,否则,中国民间消费增长会继续缺乏资产财富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呼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可是,实际结果不仅民间消费占GDP比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下降。国富民穷,怎能转型经济模式?

  不过,基于3个方面原因,我对这种改革的前景还是乐观。第一,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如果没有财产,怎么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呢?从这个意义上,我讲的民有化改革跟中共十七大方针是一致的,而且是具体实现这一方针的途径。第二,国有制的理念本来就是“全民所有”,我讲的民有化改革只是把原来没有真正落实的“全民所有”给落实。第三,在国内外的消费需求都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这种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让每个中国公民感到更富,由此可直接减少储蓄压力,增加消费,这就能促进经济模式的转型。

  记者:您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具体的预期?

  陈志武:现在全球经济危机比原来想象要严重得多,这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下滑的速度加快。但出口下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看出来,这方面存在滞后效应。在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在9月中旬、10月份才开始急速转向,所以,这方面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可能要到2009年上半年才能体现出来,因为出口订单往往有半年左右的延迟。在这种情况下,我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全年的增长可能在7%至8%左右。

  记者:那么应该怎样来刺激消费呢?

  陈志武:最直接的是给中低等收入的家庭、个人和农民退税、补贴。我之前就建议,第一,给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成年人、小孩和农民每人1000元退税或是补贴。这样瞄准目标的退税和补贴,会立即刺激消费的增长。这样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就是由政府在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保障方面加大投入,这会减轻老百姓在这方面的压力,有利于将民间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从而间接带动民间消费增长。第三,就是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的建立。这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但这一块可以加速进行,让土地使用权可以尽快流转起来,可以做借贷抵押等资本化的运作。同时,通过国家加快建立土地使用权的登记体系和交易市场,让农民和农村的企业家可以有更多钱从事创业。第四,对企业和个人减税方面要迈出更大步伐,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至少要上升到每月5000元,甚至更高。(摄影 王南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