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来养老金不会出现支付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10:44  南方新闻网

  因此,我认为,制度是否实现并轨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在于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权益是否均衡。我国要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难度较大,背后的原因不是制度的双轨化,而是养老待遇的差距过大。

  因此,我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用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来覆盖所有劳动者并不现实,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矛盾的关键是要在缩小待遇差距方面下功夫。

  个人账户是否空账无需担心

  南方周末:空账问题备受关注,中国老龄化速度很快,许多人很担心未来养老金会不会出现支付危机。

  郑功成:我一直强调,个人账户是否空账,不需要过分夸张与渲染,不需要让老百姓担心。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度行进,为了应付未来养老金支付高峰,确实需要为劳动者建立并做实个人账户。但未来人口老龄化依然是渐进的,下一代人负担上一代人的养老不仅自古皆然,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对因为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下一代人负担的加重部分进行化解。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对代际养老负担起到微调作用的个人账户。我们的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只要实现制度全覆盖,未来30年左右完全能够实现制度自身的收支平衡。30年后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但如果一个适度的个人账户做实了,再加上已经建立并拥有5000多亿元的作为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壮大,这都是发达国家所没有的预先防范措施,所以我们能够避免所谓的支付危机,我对此非常乐观。

  推进全国统筹不能屈从于地方利益

  南方周末: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今年底完成,全国统筹时间锁定2012年,这么短时间内实现的难度大不大?

  郑功成:全国统筹不仅是维护统一劳动力市场和维护劳动者养老权益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这一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要把一个与地方利益紧密挂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升到全国统筹,当然会有难度,但也不应当屈从现实,否则就意味着这一增进国家认同的制度安排将全面演变成地方利益,意味着劳动者的权益将遭到损害,更意味着现行格局下因制度不统一而导致的不公平仍将长期存在并必然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全国统筹与省级统筹面临的障碍是一样的。主要有三:

  一是认识误区,认为全国统筹会损害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水平,事实上养老金待遇是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的,发达地区工资高,缴费多,养老金待遇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是守护地方利益,如一些地区有大量的养老基金结余,害怕一平二调,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可采取适当方式加以解决,我们建议在统一制度时不要损害地方的既得利益,即结余的基金可以留归,用于增进当地劳动者的养老保障福利;

  三是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担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因为全国统筹后,中央政府将是这一制度的最后担保人,地方政府可能因之而放弃承担责任。因此,实现全国统筹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而不能演变成全国对中央的格局。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