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开行从商后记:身后空白谁来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7日 08:35  经济观察报

  “看得见的手”缺失?

  有人提出,国家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政策性业务的经办银行,商业银行也可参与招标。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有关专家指出,这种方案也并非万全之策,即便在德国、日本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政策性业务也主要由政策性银行经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国家意志时,商业性金融这只“看不见的手”,往往需要政策性金融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配合和帮衬。

  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在部分省份流标的一幕,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参与投标这项政策性业务的银行少之又少,提出的风险补偿金比例高得令人咋舌。山西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表示,国家助学贷款属于政策性业务,在社会信用不健全的现阶段,按照传统商业银行的方式来运作,必然会受到冷遇。

  况且,并非所有的政策性业务都适合公开招标。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对于国家的重大政策性项目,如重大战略项目、政治外交项目、关系国家安全的项目,单靠招标方式选择承办银行,难以从根本上高效率地解决资金需求。

  有关专家指出,转型前的国开行早已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筹资和放贷等运营都实现了市场化。如果国家下一步对政策性业务实行公开招标,国开行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他说,股份公司挂牌只是国开行转型的第一步,转型后的具体定位和功能设计,或许才是国开行改革的关键。

  惶惑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1994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承担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具体包括开发性建设、进出口、农业等领域的政策性金融业务。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框架和发展思路,不是更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更令人惶惑了。”贾康表示。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存在很多落后地区需要加快开发、农业等弱势行业和中小企业等弱势企业群体需要支持,关系到民生问题的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也严重缺乏资金融通渠道。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多了,而是还少,远不足以覆盖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他表示。

  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向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增资,国开行转型后的‘政策性金融空白’可能是由国家财政通过预算的方式直接进行资金的配置。”

  对此,有关专家则表示疑虑,他认为,财政资金从本质上说无法完全取代政策性银行资金,这主要是因为财政资金先天具有的无偿性,使其无法发挥银行资金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难以实现资金运用的高效率。况且,近期我国财政收入 “冲高回落”的状况,也无法满足以预算方式填补国开行转型后的空白。

  针对此前将新设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媒体报道,财政部人士表示:“无论怎样改革,目前均不可能再增设另一家政策性银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