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结构性减税一举两得成刺激内需重要手段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16:23  南方日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结构性减税具体可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另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实际上,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值税改革从东北试点到逐步完善准备推向全国、出口退税适时调整、统一内外资所得税、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等,从效果看,这些政策都取得了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因此,在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实施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值得期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表示,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来看,在企业界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看来也莫过于减税,尽管减税不像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那样对经济增长有较明显的直接作用,但可以把蕴生经济增长动力的财力和资源真正还给民间,从根本上真正重振国内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

  减免税费措施密集浮出水面

  近两个月来,国家减免税费措施密集浮出水面。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月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初步估算,这一减费举措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190亿元;11月17日,商务部也联合财政部宣布从12月1日起上调377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外贸出口型企业“过冬”。

  更为企业所期待的则是将于明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增值税转型,预计减税额度将超过1200亿元。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在按照生产型方式征收增值税的国家,诸多行业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都面临重复征税,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这起到了政策调控的作用,但也毫无疑问给相关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主导这项税制改革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增值税转型可以消除生产型增值税税制导致的重复征税的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负,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对于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是明年的减税重点。”清华大学中国财政与税收研究所所长白重恩说,“增值税转型不仅可以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更可以理顺税制关系,完善税制,符合国家目前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

  减税着眼“调结构”

  虽然减税已成为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之一,但结构性调整有减也有增,对于接下来计划调整的领域,专家认为将着眼于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变的结合。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日前表示,2009年的减税重点将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但个人所得税、出口退税和关税都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则给出了可能减税的六大领域,包括出口退税、关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房地产税收等。

  胡怡建表示,为刺激出口,明年有可能取消针对部分产品出口所收的关税和继续上调出口退税;而目前营业税有3%和5%两档税率,金融业适用5%的税率,经济下滑对银行的压力较大,营业税率也有下调的空间。

  贾康也认为,税制的方面也要实施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结构性的减税和结构性的增税是可以同步考虑的。他表示,结构性减税的杠杆效应可以用来扩大内需,在房地产以及出口退税方面,都会向宽松方向做适当的调整。同时,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政策也应一致,因此,在增税方面,可以考虑加快实施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

  本报驻京记者杨小亮

  -专家观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结构性减税具体可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另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来看,在企业界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看来也莫过于减税。

  清华大学中国财政与税收研究所所长白重恩:增值税转型是明年的减税重点。增值税转型不仅可以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更可以理顺税制关系,完善税制,符合国家目前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