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的是,邹后来的命运应了一句俗语:“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月22日,受外围市场冲击,香港恒生指数暴跌两千多点。与此同时,被视为香港投资者对国内上市企业信心“晴雨表”的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遭到抛售,导致该指数当天就下跌了12%,并从此一蹶不振。
突如其来的股市震荡令邹的计划严重受挫。面对不利开局,邹一度希望以减少集资规模为代价,挽回投资者信心。最后正式公布的招股计划,净集资额仅9亿港元,比原先预期的二十余亿港元缩水过半。
但失去信心的投资者们并没有买账,如其他排期等待的15家内地房企一样,认购不足的昌盛最终惨遭滑铁卢。
一赌入局
12月18日,正好是高盛对邹锡昌还债宽限一年的到期日。邹锡昌无奈地说:“没办法,只能协商继续延期。”
使邹锡昌陷入如今危局的导火索,是上市憧憬下的高价买地。
2007年9月,为满足赴港上市的土地储备要求,向来信奉李嘉诚“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理念的邹锡昌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广东省中山市购买一块面积近80万平方米的土地。而且通过的是招拍挂形式。
中山地处广东一隅,按照邹锡昌一贯的风格,这并不是他中意的投资城市。17年来,当其它开发商以火箭般的速度拿地时,邹却以蜗牛般的速度在全国扩张。到目前为止,邹触角所及,也不过四个城市;在建和已建项目加起来甚至都不超过10个。“我们拿地多是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所以成本都很低。”邹的助理兼投资总监严俊告诉记者,邹一向以稳重著称,一直以来坚持做商业地产和高档住宅,几乎是“做一个赚一个”。
但是这一次,邹锡昌却一反常态。“现在想来,的确很后悔。我一生稳健,没想到最后也将风险全部抛之脑后。”邹吐了一个长长的烟圈,在转椅上陷得深了些。
其实早在2006年底,邹锡昌对中山地块已成竹在胸,预计2.46亿元即可拿下。谁知于次年9月举行的拍卖会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一位地产巨头也看上了这个地块。
入场前15分钟,邹才得知这个消息,他托人给对方打了个电话,让其放手,对方要求各占50%,邹说“那不可能”。“那就拍卖会上见吧。”对方啪地挂断了电话。
这场拍卖会上演了中国土地拍卖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整场拍卖会只有两个拍卖者,双方轮番举牌,历经一个多小时,前后共计举牌308次。
邹最终胜出,不过此时的地价已经比他计划的翻了三番,达到了7.9亿元。这块地占到了集团所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48%,几乎是邹所有土地储备的一半。
此时,邹手头现金已不宽裕。为了付清中山地款,2007年11月20日,邹向香港苏格兰银行贷款6.48亿港元,利息按每年13%计。
邹的所有筹码都押在了上市上:银行的贷款、与高盛的对赌协议,以及中山、武汉、太原等地的土地开发……但是现在,上市未成,邹必须为赌局中的高额筹码埋单。“整个中山都知道我成了地王。”邹锡昌说。缴纳了各项税费,平整好土地,这块地已花去了邹十个多亿,“可是现在3亿转手,都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