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专电(记者周英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晶12日说,明年我国物价可能会出现单月或连续几个月负增长,但不太可能陷入通货紧缩。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也回落到2%。由于11月CPI和PPI涨幅均低于预期,通货紧缩趋势似乎正成为市场的共识。
张晓晶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基本消除。从目前来看,CPI在12月份可能继续回落,再考虑到基数等因素,明年还可能在2月份出现负增长。但是,两个因素决定了我国明年不会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一是财政因素。国家近期出台的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的举措,应该会在未来几个月后促使经济增长开始恢复,物价也会随之呈现上涨的态势。
二是货币因素。国家采取的连续减低利率、放松信贷等政策,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反而可能增加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据专家介绍,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在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期“新闻茶座”上,张晓晶作为特邀专家向60多位外国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港澳台记者及部分中国记者介绍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记协将会根据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新闻茶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