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购买美国国债是把眼前损失放到今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3:20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评论员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但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最大债权国。

  根据美国财政部17日公布的数据,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超过8年来始终占据首位的日本,9月中国增持幅度近436亿美元,刷新了年内增持最高值。

  这个结果显然不让人放心,被很多人认为是“救美”之举,是中国尽责的表现。当然,另一种解释是中国目前的外汇结构已经决定中国被绑在美元的战车上,不救美元,中国外汇储备损失惨重。购买美国国债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首先,在全球经济下行时,美元汇率上行,显示出避风港作用;第二,中国经济虽然下行,但由于进口减少,导致每个月的外汇储备还在急升;第三,由于此前中投公司的主动型投资损失惨重,因此,退回以买国债为主的被动型投资是合理的选择。

  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后果不问可知,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依存度更高,与美元更难分离。我们如果不愿意放弃目前的小利,那么,在日后美元下挫之时,我们依然会饱尝美元缩水之苦。

  美元一定会下挫,现在买美国国债,已经到了美元的高峰期,而发行的收益已到低谷,美元并不是好的投资品种。总而言之,现在买太晚了。除非有关决策者认为,未来人民币的风险更大,必须储备足够多的美元以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

  未来美元收益率一定下降,美国政府在不惜一切救市,只有两个办法解决美国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一是印钞;二是借债。不论哪种方法,都会导致美元与美债收益下降。近日,美国财政部一位官员指出,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可能会达到近乎天量的1.8万亿美元。那么,美元、美债何时下挫?等到全球经济企稳,其他债券如公司债、市政债有市场之时,就是美元、美债下挫之日。

  难道中国只有投资黑石与购买美国国债这两种选择吗?显然不是。中国外汇储备即便不进行主动型投资,还有购买黄金、石油、大宗商品等选择。从持有成本来说,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来说,购买金融资产的成本与持有成本要比购买大宗商品高得多。因此,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实行一时,而绝不能成为我国外汇投资的主流。

  但是,且慢,有人振振有辞对购买大宗商品大泼冷水,看看黄金吧,自雷曼兄弟9月破产以来,金价已累计下跌5%;还有大宗商品,油价已经跌到每桶60美元以下,中国国有集团中海油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中国商业会议上表示,全球国有石油公司都预计油价将继续下跌,但没人知道油价将跌至何种水平,多数人表示在40美元左右。谁知道呢?上世纪90年代还在二三十美元徘徊呢。所以,现在不必急着买大宗商品。

  这些建议者从来缺乏远见,总是在美元的牛市末期买美元,而在大宗商品的牛市高峰期进行大宗商品的战略与商品储备。中投在投资基金末日的投资,就来自于这样的末流建议。如果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操盘,非输光了家底不可。

  在目前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我们绝不能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在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四条建议,其中包括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非常及时而深刻的建议。

  以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两只眼睛都盯着发展中国家的赤字与资源配置,恰恰忘记拥有铸币权的国家才最需要监管,当他们把食指指向发展中国国家的时候,其实把另外4只手指指向了自己。

  在特殊情况下,中国可以增持美国国债,但绝不能放弃要求债务国改善财务状况、实施严格的赤字管理的主张,这些主张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及其主导的IMF向亚洲金融危机国提出的主张。目前我国提出主张正是大好时机,不仅有利于中国、日本这样的债权国,也有利于美国这样的债务国。

  增持可以,弃权不行。如果只购买美国国债,而不提自己的主张,那么,丧失的不仅是长期的收益,造成外汇储备的巨额损失,还会错失督促美国及IMF进行根本制度变革的良机。

  相关专题: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相关报道:

    美国国债是中国的问题

    增持和减持美国国债的逻辑

    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超过日本 成美国最大债主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我国成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外媒称为实施经济刺激或减持美国国债

    中国为何仍增持美国国债

    外国央行美国国债持有量增74.55亿美元创新高

    华尔街日记:中国是否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