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核心也是难点。在这个利益结合点上,历经3年的医改争议并没有结论,即新医改方案没有给出清晰的改革路径。之前代表各种利益诉求的改革思路分散在独创的“四梁八柱”表述中。公众看到一个前后矛盾医院改革图景。
医疗市场改革复杂的理论讨论和政策制定,无非要回答问题:公立医院是否是实现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唯一载体?如果医疗服务市场由政府主导,是否等于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服务?对中国医改而言,尤其要警惕借用卫生特殊性理由,用“政府”代替“市场”。
构建怎样的医疗市场格局是一个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但新医改方案并未给出完整的思路。
“政事分开、管办分立”作为核心字眼出现在新医改方案中,与之相关配套的具体政策安排却没有呈现清晰逻辑链条。
医疗市场格局要回答以下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如何转变即办又管的角色?公立医院如何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事业单位还是法人机构?公立医院该承担什么医疗服务任务?数量该是多少?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医疗市场,能占多大份额?会和公立医院享有相同的政策环境?
在医改专家看来,上述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给出清晰答案,而且分散在各处的表述,前后出现矛盾。
如何定位公立医院?
构建怎样的医疗市场格局,首当其冲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功能。对此,新医改方案未能给出清晰的思路。
“为什么方案中把公共卫生的公益性里面加了‘医疗’两字?”10月16日,全国医药行业协会年会上,东部地区一位协会会长“纳闷”医改方案“原则”部分的提法,“十七大报告只说了——公共卫生的公益性。”
该会长之所以显得有些“嚼字”,来自于起始于2005年的新医改讨论一个争议焦点:什么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怎样实现公益性?
“由于没有形成共识,十七大报告中只提‘公共卫生’公益性,即公共卫生财政全额埋单、收支两条线管理。”上述医药协会会长表示,但他不明白,新医改方案中为什么把“医疗”加入其中,“如果加入这两字,意味着和公共卫生实施类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征求意见稿对公立医院的定位上存在前后矛盾。”看到医改征求意见稿后,北大医改方案负责人李玲表示,方案既强调医院的公益性,但又明确医院的独立法人制度,这两者是矛盾的。独立法人制度是企业的规则,那么它一定要以盈利为中心,公益性就很难落实。
如何“管办分离”?
新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定位模糊外,对于公立医院怎么办?即医疗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路径也比较模糊,并在前后表达上出现矛盾。
尽管“管办分开、政事分开”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条原则性指导意见出现在方案中。但在“管办分开”具体路径上,方案并没有给出答案。
“管办分开”在于厘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之间关系、权责。对此,卫生界和专家们还存在争议。而在地方实践中,也有不同的模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