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第二辩:市场药如何对接公立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01: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药仅仅围绕医。新医改前,药品流通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原则.但当面对一个行政性垄断领域,即公立医院,市场与非市场之间产生了严重扭曲。新医改方案开出的解决思路,令医药领域更感焦虑,即在“以药养医”体制不破解前提下,而已经市场化的药品行业将怎样面对一个计划体系模式?药品流通体制重归行政计划模式,能否解决之前的药品流通体制弊病、医药界担心,会出现更大的行政寻租空间。

  10月15日,北京会议中心一幢楼的会议室里,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聚在一起。针对前日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

  “只看到加强了医院的垄断地位,没有对体制性问题给出根本性的解决思路”,“政府直接干预药品生产流通的做法,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等意见频频从话筒中急促传出。

  当日,原本是全国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和秘书长的联系会,但恰逢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后第二天召开,联席会自然成了对新医改方案的讨论会。

  中国80%的药由医院“开出”,新医改意味着重构医药利益链条。这使得6千家药品生产企业、1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34万家零售企业不得不紧张。

  在通读新医改方案后,医药界明晰看到“行政干预药品流通市场”的思路,并对此产生了担忧和质疑。

  从会上信息看,医药界将紧急听取相关企业、行业领域对新医改方案的意见,形成统一意见并由所有会长、秘书长汇签后,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以药养医”体制未除

  “‘以药养医’的趋利性问题没有从体制改革上给出答案。”会上,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文博称。

  药价虚高、药品流通中的乱象丛生,是当下中国医改生态的主要话题。但多位医药行业协会代表在“研读”新方案后,得出了和赵文博相同的感受,不改医疗服务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流通问题。

  在医药界草拟的“上书意见”的讨论稿中,对于造成药品流通问题的症结表述是:我国近80%的药品销售在医院,而医院实行“以药养医”政策,使得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垄断地位。医院追求药品销售的高加价和高回扣,带来了药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风。

  “公立医院究竟怎样改革思路未明。”一位医药协会会长分析,解决药品流通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但这点在新方案中模糊不清。如“怎样政事分开?怎样管办分开?”

  “在这两处事关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上,没有明确给出政策操作方案。”现场会上,北京医药集团代表称,既然新医改方案是用来指导全国医改,就应该明确具体操作性思路。

  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身份,从办医院到监管医院。同时,新方案应该明确出“公立医院谁来办”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