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存贷款利率今起双双下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9日 09:33  扬子晚报

  马燕 彭昕宁 徐晓风

  ●今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见下图)。这也是央行今年首次一月内两次降息(上次是9月16日)。

  ●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今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降息特征

  双率同下调10年罕见

  市场反应“不感到意外”

  “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均为中央银行最具影响力的货币政策工具,能直接调控货币供给。背景显示,这是自1999年底起,央行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自2002年2月起,央行6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虽然前几年为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胀压力,央行曾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但人民银行此次对“两率”进行反向重大调整,市场却并不感到意外。此间专家表示,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相应政策灵活调整正是题中之意。

  降息时机

  中国加入降息阵营

  时点选择三层深意

  央行此次宣布降息的时点选择有三层深意。

  其一,降息选在全球央行同步降息之时。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病变”染恙全球。华尔街之外,世界各国的“拯救”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月7日,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将利率大幅调低一个百分点。各国央行同步加入降息阵营,中国亦未例外,在中国央行此次出手之前,作为利率走势风向标的一年期央票利率已出现大幅下降。

  其二,降息选在九月CPI数据公布之前。与上次“非对称”降息不同的是,此次存、贷款利率属于同步下调。9月CPI数据公布在即,而8月份CPI数字已进入“四”时代,央行抢在9月数据公布之前出手,显示中国调控当局对通货膨胀压力的担忧已有所减轻。

  其三,降息消息选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夜公布。十七届三中全会于今日拉开大幕。有观察家认为,这次会议将对当前重要经济问题作出讨论,并定调中国经济下一步调控方向。“一保一控”为当前中国两大政策目标,此次降息消息在全会召开前夜“抢鲜”出炉,可能预示调控重心将向“保增长”倾斜,而更多“保增长”举措,料将在三中全会之后陆续端出。

  降息效果

  降息通道是否确立

  要看美国救市效果

  有观察家认为,一月之内,中国央行两次宣布降息,正在昭示中国已进入降息通道。不过亦有学者认为,降息通道是否确立,仍要关注美国救市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美国救市可能释放大量流动性,如美经济复苏较快,输入型通货膨胀仍不得不防。虽然美国救市效果将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但这位专家亦承认,短期内中国利率水平上移可能性并不大。

  在全球经济进入冬天的大背景下,央行再度调降“双率”无疑将提振市场信心,阻遏经济下滑趋势。与直接“保增长”相比,间接“救股市”可能是调控当局祭出降息利器的另一层用意。有专家表示,此次“双率”同降,虽非直接针对股市,但亦将对资本市场构成利好,有利于市场完成筑底。据市场人士预测,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可释放超过2200亿元的流动性。

  综 合

  降息三问

  降息与免税是否有冲突

  此时降息是否全属利好

  针对昨天“三管齐下”的组合拳,中国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南大金融与保险学系教授杜亚斌及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回答了三大关键问题。

  1.为何降息同时又再免税?

  有助于对冲存款利率下调影响

  左小蕾说,存款利息下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消费。李扬则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后,物价上涨将对居民储蓄造成一定侵蚀,此时免收利息税意在增加储蓄收益,保护储蓄人收益。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认为,考虑到当前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取消利息税有助于对冲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

  2.此时降息是否全属利好?

  是“双刃剑”,仍未解决“负利率”

  降息是把“双刃剑”。如果通货膨胀的阴影没有消除,降息是要付出代价的。降息对有债务的人和企业来说减轻了融资成本,但对有存款的人来说却会因“负利率”加大而造成资产缩水。加大消费者的“负利率”,对刺激内需也不利。而在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的情况下,只有货币的购买力在下降,这也会使得经济重新过热。上个月的CPI是下降的,但PPI与CPI的“剪刀差”却达到新高,这说明通货膨胀的“不祥之兆”,万万不可放松警惕。

  3.预期还会有什么举措?

  进一步下调印花税等

  降息等举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市、楼市的基本面;只能缓解一些痛苦,并不能完全消除问题。因此,拉动内需保持增长还很关键。这就必须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如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企业税收减少,甚至进一步下调印花税。

  马燕 综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