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大开发商碧桂园320亿悬疑(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 09:39  《英才》

  专访碧桂园总裁崔健波

  碧桂园会不会成为顺驰?

  文|本刊记者 张刚

  关于现金流

  《英才》:碧桂园中报业绩不太理想,会不会有一些补救的措施?

  崔健波:中报它上半年确认的收入是一个阶段性的而已,我们大部分的确认收入是在年底前的。年底会是销售以及交付使用、交楼的旺季。一般的房地产公司,都是集中在第四季度去交楼的。所以,上半年的数据不一定是一年的50%。

  《英才》:你提到集团现在有70亿现金,去年你说过今年开工预算要200亿,那么,现金流会不会成问题?

  崔健波:现金没问题。因为我们上半年的现金收入是83个亿,我们上半年的建安支出有90个亿,然后我们上半年支付土地款是12个亿,但是我们还有新增的贷款,接近19个亿,所以我们上半年现金余额总的是70个亿。你看下净借债比率,我们上半年是19%,比同行低很多。

  《英才》:但是跟往年不一样的是,上半年碧桂园在全国铺开了,那会不会在人才、管理等方面感觉有压力呢?

  崔健波:我们全国有52个项目,25个是广东省外的项目。肯定有压力,因为从原来上市前的27个(项目)一下子猛增到52个,那你招聘啊、培训啊,还有整个外地的一些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所以在管理方面,我们这一两年还是一个重点。

  《英才》:当年顺驰在全国的疯狂扩张导致了失败,碧桂园如何避免?

  崔健波:我们绝对要把公司的资金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健的状态。而且,我们的土地成本,现在平均也才230(元/平方米)以内,再加上建安的成本,卖出去,如果是卖三四千(元/平方米),绝对是很好卖的一个价位。

  关于商业风险

  《英才》:接手荷兰村这样的“问题公司”,会不会有风险?

  崔健波:荷兰村可能外界不是很了解,我们没有跟政府签过任何有约束力的文件,而且荷兰村也跟其他我们所有项目一样,我们都要做出评估、它对公司利益、对股东利益,还有要评估我们的财务状况,可不可以做,然后再去做出决定。

  《英才》:碧桂园前一阵签的重庆长寿湖项目,之前国土资源部还派出过督察小组。开发长寿湖,有没有商业风险?

  崔健波:那是一个很粗的框架,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个意向而已,没有签过约束力的文件。我们在长寿区的城区有项目,跟这个项目不是一回事,长寿湖是在景区里。

  《英才》:进入经济适用房项目,这一领域跟碧桂园之前所坚持的策略是否吻合?

  崔健波:我们现在做了两个,广东惠州有一个,内蒙古满洲里有一个,但是规模相对于我们整个集团的规模来说,它的比例是很小的,现在两个项目加起来才10万平方米。最大的不同在于,(经济适用房)它有一个国家规定的利润率3%。现在都不是我们开发的,就是我们出资,然后由政府来招标、去管理、去开发的。其实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政府有这方面一个需求,我们也尽我们的责任吧,但这个也是以不影响我们控股股东的利益,不影响股东的回报为前提。

  《英才》:今年杨国强董事长以私人身份试图收购TVB、他的三女儿进军“煤变油”等的做法,是否如外界猜测,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

  崔健波:我首先跟你说明一点,我们公司没有去做非住宅业务以外的项目,我们已经在5月20日发了公告,还是坚持走住宅物业开发的方向,至于其他的我们不予置评。

  碧桂园的枝节问题

  多元化投资前途未卜

  文|本刊记者 杨柳

  顺德区北滘镇广教村。一栋装修风格明显带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痕迹的三层小楼,是杨国强发迹的地方。如今,大量的外地打工者在村子里租住。而一年中仅会短暂地露面三两次的杨国强,正在勾画碧桂园的未来。

  喜欢读书的杨,据说读过的名人传记不下百本,最近,他推荐给员工的是韩国总统李明博的自传《经营未来》。

  竞购TVB和投资煤变油的传闻,一个悬而未决,一个扑朔迷离,也许,皆是杨国强经营未来的道路。

  2008年8月12日,在中期业绩记者会上,面对多元化投资的追问,杨国强略显激动地说,“碧桂园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从无到有,(我)倾注自己的所有去搞(碧桂园),会(对碧桂园)不离不弃,绝对不会做出任何伤害公司的事。”

  竞购TVB

  一笔“不错的投资”,关键在于以什么价钱拿下。

  8月13日晚,香港邵氏兄弟发布公告,以现金总代价2520万港元将总面积约12.3万平方英尺(约等于1.14万平方米)的若干农用地块,出售给公司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方逸华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Glory Premium Investment Limited。

  有分析认为,邵氏突然出售多幅农地给方逸华,显然是为卖盘交易清除最后障碍,随时正式公布新股东入股的消息。

  根据此前的报道,最有可能入股的新股东就是杨国强。

  从2006年开始,有关邵逸夫有意出手TVB股权的传闻就一直没断过,此后,陆续传出李泽楷、凯雷、黑石、贝恩资本等有收购的意向。2008年5月13日,“TVB大股东有意出售股权”的消息开始见诸报端。

  此后有消息称,杨国强已经从顺德老乡、恒基主席李兆基处获得30亿港元的个人贷款,余款则向境外银行和投资银行筹集,有意以100亿港元资金收购TVB。6月25日,邵氏主席邵逸夫同意以“卖家融资”的方式向杨国强提供25亿元贷款,以弥补其剩余的融资缺口。

  但截至目前,“第二只靴子”始终没有落地。

  TVB于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业,是香港首家无线电视台。摩根斯坦利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TVB的两个无线免费频道——粤语的翡翠台和英文的明珠台,令人赞叹地席卷了香港230万住户中70%的电视观众,这一数字是在香港排名第二的亚视的3至4倍。而在杨国强生活的广东,TVB是最受观众欢迎的频道,根据CSM媒介研究的数据, 在2006年,TVB的两个频道在广东拥有6.5%的黄金时段的收视率,相当于中央电视台15个频道加在一起的收视率。

  假如交易最终达成,香港凯基证券的分析师蔡铁康分析认为,还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关键在于以什么价钱拿下。“我看最重的还是中央政府是否支持杨国强去买,还是他个人的行为,假如中央政府不是特别支持,对发牌可能会有影响,虽然它有一个很强的制作公司,作为一个地区主要保护的公司假如跟当地政府的关系不是太亲密,假如广播权那块有所变动,始终是比较吃亏一点儿。”

  蔡还告诉《英才》,此前市场有传言说,杨国强可能会用碧桂园的股权作为抵押品去做融资的抵押,这虽然对上市公司基本因素没有什么影响,可是这会使投资人忧虑:假如主席个人的财务状况不是太理想,假如融资出现困难,作为抵押品的碧桂园的股权会不会拿出来进行沽售。不过因为交易尚未成功,这种忧虑并未成为主流。

  碧桂园的一位前高管用“非常勤励”来形容自己效力过的这家公司,至于竞购TVB,他认为公司已经到了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时期,可以有更多的追求,“也许(杨)老板小时候就有这样的梦想”。他告诉《英才》记者。

  全忠则将杨的这一举动解读为——主业房地产的平均利润率逐渐呈降低趋势时的战略选择。

  “赚伟大的钱去了。”他说。

  投资“煤变油”?

  “碧桂园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涉及到化工领域的企业做这个,我觉得有点儿荒唐。”

  杨国强的二女婿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其后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工学院。2004年起,陈担任碧桂园集团事业发展部经理及总裁助理,2007年初,陈突然离开碧桂园,出任“佛山市顺德区创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创源投资”)的总经理。

  创源投资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其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注册地是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骏业东路8号。然而,即使是当地出租车司机,也没能带记者找到这个地方。

  有消息称,创源投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沈阳、内蒙古通辽及云南昭通等三个地方。

  2007年10月,创源集团昭通市创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时称,创源矿业为创源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从事褐煤开采和煤化工行业。该公司欲投资数百亿元,打造年产量为3000万吨的超大型露天煤矿和年产量为500万吨液体燃料的化工厂。

  而据《沈阳日报》报道,今年6月,沈阳市政府代表团赴香港招商期间,就与创源公司进行了深入洽谈,达成了在沈阳投资兴建煤制油新型能源基地的共识。7月25日下午,李英杰市长还参观了创源公司煤制油研发中心,听取了煤制油项目生产工艺、工序的汇报。当天,沈北新区与创源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在沈北新区建成年产500万吨液体燃料的生产基地。

  中原证券石化行业研究员王向升对杨国强投资煤变油项目大感意外。

  “它这个总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只有那些有实力做这个产业的才能获批,目前也就是神华、潞安、兖矿,就那么几家批了。你盲目上(项目),现在好像看起来油价那么高,好像做起来会有利可图,但是随着油价上涨,煤炭价格也在高涨,所以说,你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是不可能有经济效益的。而且这个还必须是配套的,因为你不能只制油,你还有综合利用的东西要配套起来。”他对《英才》记者说:“碧桂园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涉及到化工领域的企业做这个,我觉得有点儿荒唐。”

  另一位要求匿名的研究员告诉《英才》记者,目前这种煤变油项目的初始投资差不多是1万吨的产能对应1个亿的投入,在他看来,“如果能有自己的煤矿,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从南非Sasol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他们煤制油的毛利率都在50%以上。”

  假如有自己的煤矿,投资这个项目还需面对其他的风险。首先是销售渠道,“因为制出来都是成品油,但是销售这块,尤其是零售,都已经被两大石油公司给垄断掉了,所以说,你要是没有自己的销路,你可能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其次是技术问题,“因为这个东西国内毕竟没有工业化生产的经验,主要是跟国际上的合作以及引进的技术,前期制超纯清的过程,他们多数企业喜欢用壳牌技术,但这个技术好像国内运行的并不是很理想,所有引进的企业多数都是开开停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