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600余亿美元抄底海外 首次进入日本(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应总结投资黑石的失败教训

  对于中投的这次出手,孙立坚表示,“不要以为中投在黑石失败,海外资产运作就要停下来。国内资本市场不可能肩负金融价值财富创造的舞台,应该正面看待这些多元化的投资,抓住国际市场上的机会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的金融运作能力特别差,这其中应该吸取教训。我认为,到底是国字号投资还是民间去运作,是值得商榷的,应该采用更多的运作方式。”

  对于中投的计划,日本证券界一直存在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期望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加盟,可为日本证券市场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担心中投可能涉足其敏感行业,因此对中投的一举一动仍十分警惕。

  谈到这一点,孙立坚认为,中投每次出手都会被人诟病,认为其体现国家背景、政治意图。“国字号出手,壁垒很大,而且由于将投资方案都公布于众,因此一旦法律上不成功,我们的投行部门损失巨大不说,就连我们海外的投资战略都让人家知道了,”他说,“我认为不如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自主环境,以民间企业的形式参与并购、技术合作,如此更加方便可信。”

  孙立坚说,眼下国外学者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在人民币汇率上是策略性地压低汇率,大量出口,国家再用巨额外汇财富去进行投资,认为这是一种整体的国家战略,这说明,海外无论是学者还是业界,对于我们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甚至可信度都带着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虽然国际上中东、新加坡主权基金做得比较好,但是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中国作为大国运用主权基金,去实施收购,比如涉及一些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人家就难免感觉受到威胁,甚至引发“中国阴谋论”。

  专家:一定要具有明确定位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中心教授潘席龙也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像如今这样大规模进入海外市场,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需要不断总结和反省。目前虽然浮亏比较多,但这种账面上的损失并非真正的损失。而且,国内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比如债券市场上,中国机构就可以伺机向债券发行方施加一定的压力,做债务重构,重新谈判,寻求债转股或类似的金融安排,实现自己的利益。国内投资机构也可以团结起来,就共同利益同海外谈判。

  孙立坚指出,现在美国市场处于低收益,相反,新兴国家是高收益的市场,我们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跑到低收益的市场去做投资的确是个问题,关键是要认清需要的是什么,如果是投资稀缺资源,通过收购资源性企业低成本发展经济,是有意义的。

  此外孙立坚认为,在进行所谓“探底”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定位,即明确投资是收益取向还是流动性取向。如果是长期收益取向的投资,那么即便遭遇黑石这样的亏损,也不必过于担心,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被低估的股票。但若考虑流动性,那现在仍应谨慎,因为资产什么时候复苏还在混沌的状态。尤其是银行,千万不能拿储户的钱随意“探底”。

  资料链接

  主权财富基金

  随着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和财政状况的改善,以及政府长期预算规划与财政指出限制政策的实施,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不断积累。针对过多的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这类机构一般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机构,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机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