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楼市现状看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险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 16:16  《中国金融》

  随着楼市逐渐显现出的有价无市的“滞胀”特征,房地产开发商日益面临着销售困境,联系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房贷也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郭建鸾 侯斯文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房地产贷款险象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产生的许多问题,已经引发了监管层担忧。目前,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同时,地产价格回调,少数商业银行房贷客户还贷能力下降,违约事件有所上升,并且有些资质较差的房地产企业弄虚作假,实际上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这样,地产贷款很有可能成为次级贷款,进而演变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源于房地产开发商方面的风险

  如果销售不力,资金不能迅速回笼,开发商资金链就会比较紧张。尤其是国家紧缩银根、整治房地产市场这样的大动作,会对开发商产生巨大影响。有些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就会铤而走险。少数开发商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一些违法措施来骗取银行贷款,如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等“三假”行为,其中尤以假按揭最为普遍,危害性最大。

  所谓假按揭贷款,指商业银行经由开发商,发放无真实借款主体且担保不落实的长期房地产贷款,目的是让开发商资金套现,这是商业银行发放零售贷款中典型的违规行为。近几年来,假按揭已蕴藏了很大风险,致使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风险转嫁给了商业银行。在虚假按揭贷款中,由于购房借款人的购房意愿不真实,其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商,因此,一旦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购房借款人就会立即停止偿还银行贷款,导致银行面临以下风险:

  处置风险。为尽可能多地套取银行资金,开发商在做假按揭贷款时往往将房产价格抬高,即使银行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所得款项在扣除各种处置成本后也不足以清偿债务;抵押的房屋为预售房时,处置抵押物所得必须优先支付工程款,剩余部分才能归还银行贷款,银行的受偿风险将更大。

  开发商担保责任风险。开发商与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中一般有阶段性担保责任或回购义务的约定,但这一义务的履行依赖于开发商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虚假按揭风险出现时,开发商往往已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此时要求开发商履行担保责任难度很大。

  购房借款人还款责任风险。从合同关系分析,购房合同的虚假并不构成住房按揭贷款合同的无效性。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尚不完善,某些借款人配合开发商制造虚假按揭,却难受到真正的惩罚。银行要从执行个人财产中弥补资金损失,难度大,效果不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