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刺激经济报告引发救市之争:经济还是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 02:1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爱明 宁国强 吴丽华 北京报道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无可争议地成为这几天的经济话题主角,因为他的一份“刺激经济”报告左右了本周的股市上蹿下跳的进程,而且也引发了一场国际投行的争辩以及围绕该争辩的救市方案之争。

  20日,沉沦多时的A股在朦胧利好之下大涨,沪深股市涨幅均超7%,分别收复2500点和8000点整数位,双双创出今年4月24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同时带动香港恒生指数上涨。

  可惜的是,朦胧利好还处在一种“政策猜度”和“政策建议”阶段,大涨之后,21日A股就再次调头向下,沪指一日大跌90多点,次日再跌26点,勉强守住2400点关口。

  救市的真正动力肯定不会来自一份报告,而是来自即将出台的货真价实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是,可以看得见的是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讨论已经全面转向为“如何救市”:到底是以财政政策为主刺激经济,还是通过放松货币刺激股市,进而引发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刺激经济。

  据22日《南方日报》报道,“近日官方经济智囊正齐聚北戴河,他们此番商议并试图寻求答案的命题正是‘防止通胀’和‘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而有关人士披露,智囊们‘一致认为经济增速下滑比通货膨胀可怕’”。据了解,继续扩大内需和控制物价是中央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大方向。

  在奥运期间召开的此次会议说明,决策层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严峻和奥运后经济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官方和民间学者都相信,尽管龚的方案未必可信,但鉴于目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口,政府出台类似美国、日本的经济刺激方案,只是早晚的事。

  目前的悬念只是,怎样刺激经济?下多大力气刺激?何时出手?

  抢夺调控话语权

  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还没有水落石出,但是外资投行却“投机”争夺话语权,其实只要明确了经济需要刺激,具体的刺激方案大家都可以列出一二三条来。

  龚方雄19日抛出的报告就提出,“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约为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及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多项措施。报告还提出,可能会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一只基金,以维持A股市场稳定——这与传言中的平准基金不谋而合。

  似乎是为了配合这份报告,证监会或将以“二次发售”方式解决大小非问题、印花税有望再度下调、新股上市审批将暂停3个月等朦胧利好也在20日传出,导致了股市当日大涨。

  接着,来自客户、媒体和市场等各方人士的电话让龚方雄应接不暇。报告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考虑到摩根大通在业界的地位,且龚方雄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学生,而后者一直是中央政府所倚重的经济智囊之一,人脉极为广泛,难免让市场产生一些联想。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摩根大通发表这种观点,不排除其提前得到了某种风声,而趁机做个影响市场的“机会主义者”。

  旋涡中的龚方雄开始有意回避。本报记者联络采访时,他一再以“我很忙”婉拒。摩根大通亚太区新闻发言人则回应:“报告是龚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而作出的判断,具体依据不便透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