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搬照抄城市经营模式,注定要失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探索适合农村低收入市场的保险发展新模式。”陈文辉说,为了更好地推动小额保险发展,中国保监会组织保监局和中国人寿在8个省区对上万个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去年,中西部农村81%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不足3000元的占到了69%。45%的人最担心家庭成员遭受意外事故。55.2%的农民没有购买保险是因为价格高,12.4%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产品。
“小额保险试点推动工作中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的购买力低。”一位来自小额保险试点省的保监局局长对记者说。
此次在保监会试点方案中,将试点产品定位在农民急需的普通型意外险和定期寿险,并把保额限定在1万到5万元之间,年保费大约在50—100元之间,并放开费率,允许试点公司在准备金评估利率不高于年复利3.5%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状况自行设定预定利率。同时要求“让农民购买小额保险就像买油盐柴米一样简单最好。”
尽管在介绍公司小额保险实施、运营方案中,中国人寿没有谈及具体的产品条款,但中国人寿县域保险部总经理王同朝对记者介绍,7款小额保险产品费率因产品而不同,大约在1‰至3‰之间。私下公司相关人士给记者举例,比如,中国人寿一年期小额意外伤害,总公司制定的费率上线为2.50‰,省公司可下浮至1.5‰至2‰,也就是说,1万元保额,可能只需交保费15元。而有的险种,同样保额,如果是团体投保可能只交10元。
破解难题之二:寻找低成本运营模式
小额保险要能成功,基础是产品,核心是机制,是模式。在此次小额保险试点中,保监会对销售渠道的创新给予特别强调,并放开对销售渠道、销售人员的资格限制,希望小额保险的销售附加在已经存在的一些交易上,或者通过小额信贷机构或农产品零售商销售小额人身保险,或者以团体承保方式实现规模效益。
陈文辉说,小额保险不单单是产品,更是产品、目标和机制的结合体。他认为,之前有些保险产品并不贵,之所以没有做成小额保险,就是因为业务模式成本太高,不可能渗透到低收入市场。“小额保险试点一定要注重创新,寻找贴近低收入农民的低成本运营模式。”
王同朝介绍,为了实现小额保险的低成本运营,中国人寿在销售上,以农村营销服务部为支撑的驻村服务员模式为主,小额保险激活卡与传统卡折并重,以“以村统保”为主,组合销售为辅,扩大承保面,集中销售小额保险。
破解难题之三:简化保险服务并控制好风险
在保监会小额试点方案出台后,有8家寿险公司表达了试点愿望,并积极筹备申请。但陈文辉认为,这些公司并非都符合试点条件。
“四川15个县(市)小额保险试点将选择国寿、平安、太平洋、泰康四家机构参与试点。”四川保监局副局长唐亚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否参与试点,要看保险公司在试点地区的机构网点设置及服务、风险控制能力。
记者注意到,中国人寿此次小额保险服务模式也有多项创新举措:总公司针对小额保险设计了语言通俗、简易明晰的专门投保单证。同时,本着既方便低收入人群办理手续、又保证资金安全的原则,允许驻村服务员等具有小额保险代理资格的人员可采取“领卡缴费”方式。在核保上,力求尽量简化,及时赔偿或给付,同时通过下放理赔权限,在医疗机构的认定、理赔资料的提交、委托调查工作、死亡证明提供、无户籍人员身故理赔方面均采取了相应措施以简化理赔程序,加快理赔速度。公司还更新了电话自动语音服务(IVR)内容,增加针对小额保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