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让消费需求成经济增长可靠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01:52  中国经济时报

  三、如何让国内消费需求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可靠动力

  现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由自身消费驱动,取决于两大条件,不妨归结为两句话:一曰“让市场管用”;二曰“让人们敢花钱”。前者旨在以市场容量扩展来深化分工,使经济增长真正获得内生力量。而所谓市场容量扩展,就是让众多人口具有消费能力,人口规模变成真正的市场规模。后者是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居民消费份额。

  那么何以“让市场机制管用”?首先是破除行业壁垒和行政管制。如果深化市场化改革,破除这些障碍的话,资本、劳动等要素将得以顺利地向各种产业、各种行业的生产线上动员。今天中国一方面面临就业压力和流动性过剩,说明要素“过剩”了,另一方面从产业到服务出现结构性瓶颈,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产品或服务却是“短缺”的。遗憾的是,人们面对这些短缺,没有更多地诉诸于市场机制,却更多地指责市场的缺陷,重新求助于政府,反而忘了当年计划经济时期短缺的真正根源。这说明,我们在“让市场管用”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医疗行业,据中国卫生人才网报道,最近6年中国共有100多万人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但有40万人没有注册,也就是说,6年中全国有40%有行医资质的人离开了这个行业。而另一方面,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如果行业壁垒破除了,如果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真正做到代表公权力,只把精力放在医药行业监管上,资本和人才自然会向社会短缺的领域流动。其他如教育领域,何尝不是这样

  其次,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中外历史证明,一个社会主要为满足宫廷消费和主要为满足民间消费,有着不同的经济后果。针对奢侈品的生产不可能扩大市场规模并由此深化分工。而过大的收入差距则意味着大众消费的低迷,市场规模仍然难以扩大。

  就收入分配改革来说,我们当前有两个功课是必需要做的。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二是培育竞争性的保险体系辅以必要的社会保障,稳定人们的消费预期。在这方面,财政政策必需有所作为。如,大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社会保障和民生类开支居于财政支出的前列。这在长期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不仅如此,这样做对物价的短期影响有限,却可稳定居民的长期预期。

  收入分配领域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从1983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82∶1扩大为3.31∶1。在城镇居民内部,最高收入的20%家庭与最低收入20%的家庭人均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3.61∶1扩大为2006年的5.56∶1;在农村,同样的上述比例由2000年的6.47∶1扩大为7.17∶1。在这方面,除了推出一些法律法规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进行调整之外,在再分配环节,财政政策将大有可为。例如,为鼓励大多数劳动者创业和就业,增加新办企业的税费减免优惠。

  最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4年增速超过6%,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收入提高支持了国内消费的增长。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加快3.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按居住地标准统计,2007年我国城镇人口为5.9亿,占45%,乡村人口7.3亿,占55%。而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6倍。可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在“边际上”扩展我们的市场规模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从农村税费减免到种粮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现代农业,中央先后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推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的政策。工业化也是一个农村社会和乡村居民不断加入全国大市场的过程。要真正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根本之道还是要破除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障碍。现在除了既有的惠农措施外,进一步推出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政策,鼓励农村人口通过社区合作搞产业化,与现代市场对接,等等。(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