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小企业应对经济降温 > 正文
“通过联合的方式,实现一批董事长转变为董事,或许是众多浙江中小企业的出路。这其中政府可以对愿意主动联合的企业推出优惠政策。”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以慈溪家电业为例,阐述经济主体必须减少的观点。“现在慈溪的家电企业有一万多家,大多数是小企业;如果减少到5000家,那无序竞争的情势可能完全改观。”
杭州市委副书记王金财的提法与专家不谋而合。他表示,现在应该研究小企业“安乐死”的课题,让规模小、利润薄、竞争力低的造纸、制笔、轻纺企业在这个生存艰难的时刻,能够“安乐死”——由大企业兼并,然后政府出力扶优扶强这些大企业,提高其研发能力。这样,经济总量不会变小,同时又能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但政府如何判断哪些企业具有可扶持的潜力?在宁波,市政府推出一个针对当地企业的新测评计划,将根据企业的利税回报、成长性、能耗、污染情况等诸多方面打分排名,名次高的就会相应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技术上的帮助。
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扶持政策。”洪嘉祥说,政府要研究“放什么水”、“怎么放”、“养什么鱼”的问题,帮助企业在重大调整时期走出来、走上去。慈溪市着力对企业“高产田”、技改投入等加大奖励力度,并减少地方性收费,部分给予财政返还,针对出口,自营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自营出口产品应缴水利建设基金减征25%。
各种政策的可行性
确定了扶持的方向,通过什么方式去扶持,采用哪些措施去扶持效果会更好?政策支持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但已经公布的扶持措施可行性又如何,仍然值得政府认真评估。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建议,政府首先要适当调节税赋以减轻企业负担,其次是宏观调控政策“调得灵活些,控得少一点”。“比如实施《劳动合同法》,不妨对原来着重保护工人权益的倾斜作必要修正,以切实兼顾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他补充道。
黄的说法代表了不少浙商的观点。
关于减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表示,应该实施更为灵活的税收政策,适当降低企业经营的税收特别是受到紧缩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的税收,同时着重把税收优惠投向那些为内需而生产、积极推动技术进步的企业,以推动经济转型进程。也有专家提出,如果中央出台减税政策可能有难度,建议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
对于浙江出口型企业来说,退税率提高和汇率稳定是它们最为关注的,这些无疑都是重大利好。
但《浙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退税政策的回调的反应稍微平淡(详见下文分析)。更多的制造型企业感慨,受影响最深的不是出口退税,而是人民币的连续升值。
而对甚有可能到来的信贷政策的调整,各方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放松信贷不易达成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信贷这种稀缺资源,中小企业并不能充分地获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政府难以确定信贷放松的好处能真正被中小企业获得。
如果信贷无法松绑,则财政补贴便为企业所翘首以待。但一些信息表明,对于呼声很高的财政补贴和劳动力成本问题,中央部门可能很难松动。在现在这种各国均需要国际市场缓解国内矛盾的时候,运用财政补贴无疑是给别国“反补贴”以口实。而劳动力成本问题,鉴于《劳动合同法》已经正式施行,劳动力成本很难产生松动,而且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对过去过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一种必要的纠偏。
对此,有观点认为,以上这些政策方案对于缓解企业困境更多只是“治标”,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并不在于此,唯有产业升级才能摆脱低利润的困境,拉动内需才能不被世界经济波动所干扰。因此,政府所有推出的帮扶政策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在促进产业升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