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寒冰:假断供意在骗政府救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23:1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编者按

  深圳房市近期出现断供潮的消息令人震惊。随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断供的消息也开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纷纷指出,断供潮将越演越烈,极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就在各界陷入断供恐慌之际,近日,上海证券报评论部主编时寒冰在其博客中发文尖锐指出:假断供意在骗政府救市。

  时寒冰博文摘要

  现在的问题不是房价下跌过度的问题,而是尚未进行充分调整,调整远不到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楼市自身的调节功能发力,而不是人为阻碍这种力量发挥作用。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房价下跌在深圳地区引发“断供潮”,余额高达千亿元。深圳“断供潮”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远近皆知。但是,这一说法遭到权威部门的否定。

  深圳银监局局长刘元表示,从个人住房贷款情况看,截至2008年6月末,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8.72亿元。若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13.85亿元,比年初减少0.73亿元;不良贷款率0.63%,比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按更审慎标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应的全部贷款余额)统计,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不良贷款率0.79%,比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

  很显然,即使按较审慎标准统计得出的数据,所谓的断供现象也只是极个别。不良贷款率仅0.79%,比年初也仅上升0.11个百分点,说明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优质的。

  但是,一些开发商及专家学者,正是利用“断供潮”的炒作,举起救市大旗,向政府施压。如某学者指出:“当楼市高端部分出现价格崩溃的时候,连锁反应将会非常恐怖。国内资金会从深圳楼市撤出,本地居民将会大规模断供。这样的结果将不仅仅波及资产价格,银行体系也将面对双重打击:一是存款大规模挤提;二是不良金融资产急升。同时,急剧变动的汇率将冲击全国脆弱的金融体系。”

  当“断供潮”的谎言被深圳市银监局揭穿,一个隐藏着的意图浮出水面。

  据7月28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 “断供”其实是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自导自演的把戏,以便为“救市之说”造势。“‘断供’只是一个手段,要国家松动银根,确保开发商、炒房者的利益才是关键。”“断供”的是炒房者和开发商手中囤积的楼盘,超过一半以上都是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10月前购买,目前的价格还大有赚头。“断供”的目标是“四两拨千斤”,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为银行信贷松绑,同时也给银行造成压力和错觉,使得银行有争取宽松信贷条件的砝码。

  原来,“断供”只是向政府施压的工具而已!

  ○记者专访

  人为救房市 隐患多多

  针对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时寒冰。

  时寒冰对记者说:“对那些买房自住的人来说,房价涨跌仅仅是一个变动的符号而已,即使涨了,他们也不能卖。许多人感觉到吃菜吃肉贵了,是跟房价上涨对通胀的助推作用密切相关。开发商通过这种说教,的确欺骗了一部分买房户,使他们成为现代版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时寒冰说:“如果房价跌幅超过30%就会出现金融危机,那么,房价是不是只能涨不能跌?这种错误的说法忽略了几个重要因素:第一,并不是所有买房的人都贷款。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选择一次性付款买房的人占比约为40%-50%。进入2008年以后,由于贷款利率提高,一次性付款买房的人已经占到60%以上;第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在房价最高位时买的房子;第三,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在最近一年内买的房子,绝大部分是前几年买的;第四,按揭贷款者有30%的首付款;第五,央行200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3月底,全国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9.4万亿元,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01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8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6%左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13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11%左右。两者合计,也仅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17%,即使不良贷款比例上升,也远不至于威胁金融安全。”

  时寒冰说: “此轮房价的调整,正是中央一系列调控政策初见成效的结果,目前救市容易使楼市因为错过一次自然的调整机会而累积起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危险。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楼市自身的调节功能发力。人为救市只会使我国房地产市场错过一次难得的调整机会,导致房价中的泡沫越积越多,埋下更可怕的隐患。”

  记者 王丽

  ○反弹琵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