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廖晓义: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10:14  《小康》杂志

  搞环保这么些年,走了一个大圈,她回到乡土中。有学者说,西方人是吃了智慧树的果实,中国人是吃了生命树的果实,如果这两种力量能够结合起来,将会是神的力量。廖晓义很赞同,西方文化就是缺少安身立命的东西,而乡土恰恰提供这些东西。

  近些年,廖晓义一直试图将西方的生态哲学与中国的生命哲学和生存哲学相融合,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留给现代环保的精神资源。廖晓义关于环保的思考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于是有了她那句正在变得流行的话,“坚守是必要的,选择是应该的,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她认为,对技术要有认识,有选择。“不是说我们都不用石油,而是尽可能地用大众交通。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她说很多东西都不是极端的,包括电脑在内的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可以用,但要有选择,不能是无选择的。

  另一个是坚守。她认为,对现代技术的完全不选择,对传统文化的完全不坚守,那是有问题的,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然后,像布道者一样,她执着地向人们宣讲:少一些物质的欲望,多一些精神的富足,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有人说她极端,她很不乐意,“我们不极端。你们一直把人搞成是经济人,把经济当成唯一的目标,难道你们不极端吗?13亿人民都在搞经济,一小撮人搞环保怎么了?因为你们更极端,你们太极端了。”

  “你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吗?”

  “我从不认为自己能改变些什么,人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尤其在大自然面前。”

  “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她说环保是她的生命。

  人物简介

  廖晓义

  1986年至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做助理研究员。1990年开始从事民间环境教育活动,独立摄制环保电视系列片。1993年至1995年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系国际政治专业做访问学者。1996年3月正式创办“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发表有关环境保护的论文和文章40多万字,拍摄、播出环保电视片上百部,并发起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公民环保活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