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大法宝为浙江中小企业带来生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 21:54  CCTV经济半小时

  三大法宝为中小企业带来生机

  今年一季度,浙江经济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全省GDP增长11.8%,依然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增长,但也像我们前面看到的,当地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却出现了亚健康的征兆,资金紧张、重组无力、转型无门,正当这个紧急时刻,有关政府部门却找到了一副治病的灵丹妙药,浙江省工商局先后出台《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一个是出资,一个是质押,这两个创新性举措,把这些中小企业沉睡的资产和股权一夜间给激活了。

  申发金联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高永蓉:“您看一下这一张,这张上面就是讲了我们刚刚筹建的申发金联控股集团。”

  记者在绍兴市的申发金联公司公司见到高永蓉的时候,她正在忙着将计划中的控股集团公司付诸于实际,就是将集团旗下原来的七家子公司整合在一起,组建成为集团公司,而不久前浙江省工商局出台的《浙江省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解决了于她燃眉之急。

  高永蓉:“这一份是从浙江申发控股拿出了58.3%的股权,这个股权是根据会计事务所审计验资,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这个价值总共是7千万元,然后我们还有现金投入3千万元,总共是注册一个亿。”

  高永蓉告诉记者,组建集团公司的注册资金需要一个亿的现金,而依据《浙江省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她现在只要拿出了子公司58.3%的股权,和3千万的真金白银就解决了问题。

  高永蓉:“七千万元应该是说从我们子公司置换到集团公司,但是就减少我们很多压力,我们就不用在业务发展中抽调出来,也可以减少我们的环节,本来是我们要抽调资金验资办好以后,然后再做股权变更,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很多环节。”

  所谓的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行为,而股权恰恰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确立的非货币出资“可评估、可转让”的基本要求。如今已经顺利地拿到营业执照,高永蓉算是尝到了股权出资的甜头。

  高永蓉:“股权放在那里本来它是有价值的,可是放在那成了一块死的资产,那我们现在把死的资产把它盘活了。”

  与高永蓉不同,加佰利公司的李成军,现在正面临着企业资金的严重紧缺,他现在最渴望的就是真金白银来解燃眉之急。

  浙江伽佰利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军:“我们是换了3600万,绍兴市商业银行的3600万股的股权,大概是折算成人民币大概有8000万元不到一点。”

  李成军是将手中投资的绍兴市商业银行3600万股的股权作为抵押,刚刚从民生银行贷到了8000万元的现金,而他依据的则是浙江省工商局6月16日出台的《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公司股权出质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股权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股权的价金优先受偿。由于提前盼望了很久,李成军在办法出台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拿到了企业紧缺的8000现金。

  李成军:“应该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这样的话我就另外可以更加放开手脚,有钱的前提下面,我可以把原料抵充由于涨价因素造成的成本上涨。”

  李成军坦诚其实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厂房、设备、土地等可以作抵押物的资产,都早已都抵押给银行了,原来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的股权,如今也不得不拿了出来。

  李成军:“经济环境从紧以后,你不拿出来也不行,如果都要从银行融资的话,为什么不通过这种手段去融更多的资。”

  如今这个办法的出台以后,使李成军又多了一种重要的融资途径。

  李成军:“迫不急待了,因为这个融资渠道比其他另外一种融资渠道反而来的简单,这样的话,股权我们手头上面又有大量的股权,这个先例一开的话,我们一融资可以有个资金放大效益,我们可以办很多事情。”

  采访中记者在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很多浙江企业对于这两个办法的出台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热情,截止到7月15日,浙江全省办理股权出资的有16家,股权出资涉及83亿元,已办结全省股权出资登记的企业就达40家,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

  浙江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处处长张雪林:“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以股权作为出资、融资,这是一个今后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燃眉之急,在困难的时候可以起到帮一把的作用。”

  在张雪林看来,自己现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就是要为广大浙江企业建立一座有效融资桥梁,而且这座桥梁的融资能力潜力巨大。

  张雪林:“我们全省的公司和企业一共有37万多家,那么理论上讲公司的股权一共有接近120多万个亿,那么这个政策就可以有效的激活这120多万个亿。”

  实际上,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最不应当缺钱,那里的民间资金向来就很雄厚,像温州人炒房炒煤,走到哪儿都是一掷千金,怎么调动这部分民间资金,让它们堂堂正正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开燃眉之急?7月13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个举动在民间集资历来活跃的温州,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记者:“7月14号在温州市征服召开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会议,温州市的11个区县的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了本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们终于得到了这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操作流程,同时在本次会议上,温州市的市长徐纪平也为温州市的民间资金真正地走向地面列出了这样一份时间表,那就是在今年9月份,温州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将正式地宣告成立。”

  在这次会议上,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纪平正式为小额公司在温州的试点鸣枪,在他看来这对温州发展而言,将是个大好事。

  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纪平:“小额贷款公司本身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一大举措,对我们温州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之所以是件大好事,在徐纪平的眼里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可以缓解在这个国家实施贷款紧缩情况下,温州部分主要企业融资方面的一些困难,另外一方面终于能够为解决温州庞大的民间资金找到了一个合法的出路。

  徐纪平:“可以遏制和减少地下的民间融资非法融资的现象,把这些地下的东西引到地上,把无序的东西使它有序规范起来,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遏制它的负面影响,对温州很重要,更具有针对性。”

  负责牵头的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告诉记者,温州有11个名额,但省里考虑到温州的特殊性,另外增加了5个名额,小额贷款公司既非银行,亦非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必须是自有资金,只贷不存,贷款利率上限不高于国家基准利率的4倍,不得向股东发放贷款;必须管好资金来源必须是自有资金这条底线,坚守不能碰吸收存款这条高压线。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50万元为主”的原则。目前已由温州市政府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和温州银监分局5部门组成了联席机构,并引进了审计、会计、律师进行把关。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