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救市 刻不容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 13:53  《小康·财智》

  文|康凯 祝姚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的诗句套用在中国股市身上,给广大股民留下最美好回忆的一定是2007年10月16日,那一天沪指创下了6124.04点的历史新高。

  之后,中国股市踏上了一轮漫漫熊途。随着中石油回归、平安等巨额再融资、大小非解禁高潮、美国次贷危机、从紧货币政策时代来临等一系列消息如大山般压来,股指跳水,从6124点一路下跌到2566点,市场上哀鸿遍野。

  股市跌跌不休,何时才见底?连“股神”谢贤清都怕自己所持股票跌入“18层地狱”,散户的心理则已近绝望。

  一时间,救市呼声四起,股民、专家和政府官员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政府究竟该不该救市,如何救市?

  股民:等得心都凉了,咋还不救市?

  股民作为股市暴跌的直接受害者,是救市政策的最密切关注者,也是呼吁救市的主要群体。他们望穿秋水,急切盼望着政府出台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中国股市的暴跌局面。然而,眼见着政策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却都没能让中国的A股市场来个咸鱼翻身。

  股民的救市呼声充斥整个证券市场。对股市的暴跌,他们愤怒、绝望,把希望寄托于政府救市。对此,《小康•财智》采访了数名股民。

  有五年多炒股经验的刘先生觉得:“中国股市不应该是被母亲遗弃的孤儿。为什么没有人为股市暴跌负责?政府应当承担起让股市健康成长的责任!”

  去年夏天才进入股市的陈先生更是抱怨:“大盘都跌倒2500多点了,政府还不救市,等到啥时候?短短9个月时间,我从100万赔到十几万,中国股市已经不是暴跌的问题了,已演变成股灾了。政府不救股市,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别墅进去,草棚出来,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这首在网上流传颇广的股市民谣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惨烈的下跌过程中,绝大部分股民的资产在这半年中严重缩水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股民一个个等得心都凉了,政府咋还不救市?对此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观点和监管层的回应。

  金岩石:政府应救市

  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看来,A股连创16个月来新低,政府救市刻不容缓。

  “但是,我说的政府救市不是救指数,指在关键时刻出面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金岩石特意强调。

  在金岩石看来,要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首先要把政策不稳定因素消化掉。他认为,股改进入后期,新股发行、大额增发等都应为大小非让路。同时,他认为,监管机构要规范大小非的流通交易,控制好流量,保持资金的进出平衡。

  金岩石的观点是:当市场出现莫名恐慌时,管理层应该出来对市场进行“心理安抚”。他说:“不能忽视这种心理安抚的力量,我们的高层领导甚至可以效仿当时慰问地震灾区群众的做法,去证券市场转一转,安抚一下股民那受伤的心灵。”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投资股票受到的损失是投资人自找的,投资人实际上是在为国家分担风险,为国民经济做着直接和间接的贡献。”金岩石语重心长,“股市不但是投资人的股市,也是国民经济的股市。股灾、天灾都是灾,手心手背都是肉,要充分调动可调动的资源,稳定股市的资金流量和情绪。”

  金岩石的话语,道出了千千万万股民的心声,然而,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在经济界甚有威望的成思危发表了完全不同的言论。

  成思危:只能治市不能救市

  在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眼里,目前的中国股市已经处在低谷的边缘,如果监管机构能把各种不利因素处理好,股市有可能上升,如果政策环境、国际环境继续恶化的话,则有可能下降。所以,他认为当前是A股或涨或跌的关键时期。

  在成思危看来,在此关键时期,政府只能治市,不能救市。因为从长远来看,股市应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它应该是随着经济的总体和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而稳步地增长,这才符合金融市场的固有规律。他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如此大起大落,是很不正常的。

  “救市本身,它是一个假命题,如果政府决定救市,具体怎么救?拿钱买股票,那不可能,因为把国家的钱拿来解少数人的套是非理智的。因此,政府只能治市而不能救市。政府要做的是把股市治理好,而不是直接拿钱去救市。”成思危坚持自己的一贯主张。

  成思危认为,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就是在上涨的时候股民盲目乐观。当时,股市已经出现泡沫了,但人们还是认为没有泡沫。甚至有人认为,即使有泡沫,我现在买了,也还有人会接。正是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把股市不断地推高。

  成思危认为,泡沫总有一天要破灭,泡沫破灭以后,股民的情绪又转而变成恐慌。大盘再往下掉的时候,就变得更消极、悲观了。

  不难看出,以成思危的观点,现在的点位是正常的,是泡沫破灭后股市的理性回归,政府救市应当慎之又慎。

  皮海洲:应先救市后治市

  和成思危的观点不同,业内人士皮海洲公开发表言论称:政府应先救市,再治市。

  皮海洲在博客中写道:人在股市,只要不是白痴,治市胜于救市的道理谁都懂。“治市胜于救市”所对应的环境应是股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皮海洲认为,面对中国股市的巨幅下跌,监管层要做的工作理所当然应是救市。如果不救市,而任凭股市一路下跌直到崩盘,那“治市”就只能是奢谈了。

  “在股市处于危急之中的时候,谈论‘治市胜于救市’那就未免过于迂腐了。比如,一个躺在医院急救室中的病人,这时他最需要的是救命而不是其他。医生如果不是先救病人的生命,而是对病人说,你应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胜过吃药打针。这种做法不是瞎扯淡吗?”皮海洲的观点非常明确。

  诚如他所说,尽管强身健体胜过吃药打针的道理是对的,但在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谈这种道理,就没有意义了。如果非得谈这个道理,那也要等到挽救回病人的生命后。

  皮海洲亮出自己的观点:“时下的股市,股指从6124点一路下跌到2566点,跌幅高达58%,甚至超过了2001年到2005年那轮大熊市55%的最大跌幅。在如此巨大的跌幅面前,如果我们拒绝大熊市的说法,还一如既往地认为中国股市处于慢牛状态,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了。”

  “正是基于中国股市的巨幅下跌,监管层要做的工作,理所当然是先救市。只有等到股市逐步脱离这种危险的状况,才能进入‘治市’阶段。”他说。

  毫无疑问,在他看来,就目前的中国股市而言,救市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没有这第一步,也就没有必要谈论“治市”的第二步。所以,他认为,从中国股市发展的大局出发,政府部门就算真的拿钱来救市,也并无不可。

  换言之,如果我们的管理层拘泥于形式、游离于现状,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股市和股市里的投资者,那将是中国股市之悲哀,中国股民之悲哀。

  探寻证监会主席四次发言,有啥暗示?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四次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中国股市的看法。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他的讲话,看看他的话语中有啥玄机。

  尚福林首次发言于6月20日,当时尚福林身在美国。面对不断下挫的中国股市,他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和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

  他第二次发言于6月22日,在证监会党委会议上。在会上,尚福林表明,监管部门将密切关注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带来的影响。同时,他再次强调,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是证监部门当前首要的工作任务。

  6月26日上午,尚福林第三次发言,并指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大会上,他第四次发言,强调要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

  从尚福林的四次发言中,我们不难揣测,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中国股市的走向,对于股民的各种诉求,监管部门不会听之任之,对于股市的暴涨暴跌,监管部门也不会置之不理。尚福林的发言告诉我们,投资者要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信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