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美对话前奏:第二轮证券开放启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 02:41 证券日报

  上述北京大型国有控股券商高层指出,A股目前再次接近类似于6年前的迷茫,从这个意义上说,瑞信方正的“出世”预示着中国券业第二轮合资潮的到来。

  “过去6年来,券商中外合资的道路充满了变数。目前,不管是做得好的还是做得差的,各自都带有运气成分。”该人士对记者指出。

  回溯既往,中国券业每次开放都与国内证券市场的波动紧密相关。

  2002年,中国入世后,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诞生”。就在这一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长达3年之久的一轮熊市。至2004年底,中国本土券商走到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3年间,继华欧国际后,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先后登陆中国,掀起了中国券业的第一轮合资潮,也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轮开放。

  2004年,在中国券业出现行业性疲软的背景下,高盛集团和瑞银集团两家外资投资银行通过“花钱买门票”的路径,分别通过参与重组危机证券公司,成立高盛高华证券与瑞银证券,突进中国证券市场。

  通过曲线安排,高盛不仅实现了拥有管理权的目的,事实上在中国还拥有全牌照业务。

  瑞银集团虽名义上在瑞银证券中仅持股20%,但在一致行动股东们的支持下,也拥有最后的管理权,实现了全牌照经营。

  不过,“先吃螃蟹”的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3家合资券商,因为持股比例有限、架构先天不足、文化差异等原因,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合资券商的“优越性”。

  相反,持股比例有限的外资投行最终在这些合资公司中话语权趋于式微。2007年1月23日,法国巴黎银行将其持有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的33.33%股权全部转让给长江证券,两家和平“分手”。

  同时,首家合资券商在经历中方股东更迭后,“疲态”尽显。2008年4月,公司总裁朱德贞离职。多方消息表明,华欧国际人员流动顿时加剧,不少出色的投行人员转投其他券商。

  正因为此,不少业内人士对瑞信方正合资并不抱有太高期望。

  尽管瑞信方正没有突破33%的外资持股上限,但前述国有控股券商高层认为,通过高盛与瑞银的“成功经验”,瑞信肯定会在管理权上下足功夫。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狼共舞’的时代已全面开启。”该高层指出,通过次贷危机,欧美投行业正在发生的重组和变革将肯定会影响到接下来中国券业新一轮开放。

  不过,“考虑到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美资投行业务格局正在发生剧变,外资投行即使顺利进入中国,要想在短时间内主导中国券业的命运,并不容易。”该高层指出,6年来,通过数家合资券商的冲击,中国本土券业已经大大提升了竞争能力,增强了生存能力。

  6月15日,就在宣布同意瑞信方正组建同时,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证监会将全面开展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评估,继续完善有关对外开放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