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震加剧地产资金压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 04:26 21世纪经济报道

  部分开发商现金流可能恶化

  灾后重建将导致原材料和劳动力的短缺,四川非重建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将面临建安成本提高的潜在风险。

  中国目前处于高通胀时期,房地产上游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等)价格日益攀升。而本次地震的灾后重建工程将无疑放大原材料需求。此外,由于水泥、钢铁等行业的运输条件、成本限制,并且四川地区地处盆地,运输不便,注定了灾区重建的主要材料来源地以当地或附近企业为主力。

  截至5月20日,汶川大地震导致超过540万人无家可归,按人均面积20平方米计,则需重建房屋1.08亿平方米,共需324-594万吨的钢铁(钢铁用量按30-55公斤/平方米计)、2376-2808万吨的水泥(水泥按220-260公斤/平方米计)。考虑到公共建设配套的修建,灾区重建的钢铁、水泥用量可能翻倍。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生产粗钢4.89亿吨,同比增长15%,出口5488万吨,基本实现供给平衡。由于地震影响,四川攀钢、长城特钢等钢铁生产基地受到破坏影响,产能预计存在降低的可能,同时考虑到全国钢铁出口合同订单量提高及出口合同的履行,突发的地震导致钢铁需求放量。预计灾后重建将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钢铁供给短缺。

  此外,由于水泥的保管问题,以及运输条件、运输成本问题,水泥供应更多只能依赖川渝水泥基地的生产能力。据统计,2007年四川省新增产量为1314万吨,周边各省新增产量为1562万吨, 2008年预计四川及周边省份的新增产量为3500万吨左右,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依然存在1500万吨的缺口。加之地震影响,江油双马水泥、黔江水泥、都江堰拉发基水泥生产基地受损,且2007年中停产高环境污染、低安全效益的小水泥。基于种种因素的叠加,预计将导致水泥供应远不能满足灾后重建的需求。

  由于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明年进入高峰期。杨奕锋认为,明年将是建筑原材料最为紧张的一年,政府将可能采取资源战略平衡原则,在短期内通过行政手段实施价格控制,为灾区重建提供足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供应;而在四川轻灾非重建城市将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风险,进而推高该地房地产公司的建安费用。在前期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量价走低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在短期内无法提高房屋售价,对冲建安成本走高的影响,存在开发项目利润率下降、现金流进一步恶化的运营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