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专家解惑陆家嘴(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 10:00 中国经营报
由于去年以来,政府方面主要运用的是存款准备金、加息和信贷调控等货币政策来“孤军奋战”调控宏观经济,因此对调控当前财政税收等其他政策的呼声也很高,比如取消利息税,甚至是给居民发放“红利”等以缓解负利率的局面。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当前对策上形成的另一个共识就是“控制预期”。监管层的一位资深研究人士在论坛间隙期间告诉记者,当前紧缩的政策仍须执行,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投资者和广大居民能够改变对通货膨胀的心里预期,那么整个局面就很容易改变。“其实CPI每个月具体的增长数据并不是最关键的,但如果居民能从数据中降低对CPI的心里预期,物价上涨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该人士表示,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CPI增长的幅度开始加大,因此估计5月份以后,CPI同比的增幅就会下降,局面就会比较乐观。不过左可在参加完两天的会议后,仍然告诉记者,他对宏观经济的担忧仍未消除,“不确定性很大,政府方面能否掌控局面以及经济下行风险仍然是我们关注的”。 值得一提的是,5月13日,一位信托公司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事实上美国因素在当前国内的物价上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美元贬值,国际粮价油价的价格才会大幅攀升,并且影响我国形成输入型的通胀,“因此下半年国内物价上涨局面能否控制住,某种程度上还维系在美元因素上”。 夏斌:当前是结构性上涨 物价上涨从目前的数字情况来看,是海外输入的因素和国内暂时的供给因素造成的。中央的判断很正确,主要是怎样落实的问题。这个判断就是目前的统计支撑还是结构性的上涨,食品因素占了90%。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防止局面转为全面的上涨,因为由于投资需求的原因,上游的价格还在传递,矿石的价格在涨、购买力指数也在涨,如果需求控制不住,自然就会上涨。另外,海外输入因素中是否有我们输出去的因素影响,这些都需要考虑。 史蒂芬·罗奇的观点启发了我,就是我们除了关心核心的物价上涨外,还要关注非核心的价格,从而来整体决定货币政策,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罗奇是处在美国经济的调整过程中,而中国还处在全球化的红利阶段,两国环境是有差异的。 总体来说,在这轮既要防止物价上涨、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经济下滑的调控过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分别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等。 余永定:通胀是需求过多造成的 中国现在毫无疑问面临一场严峻考验,就是通货膨胀的考验。通货膨胀在中国是由于需求过多造成的,中国GDP增长率现在是11.9%,考虑到地方政府低报的可能性,我认为可能超过了12%,现在可能更高。一些潜在的增长速度,我认为绝对到达不了12%以上,现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潜在的增长速度,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必然的。 在判断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在通货膨胀这样一个前提下,毫无疑问地我们要采取紧缩性政策。尽管由于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国现在出现了经济的衰退,或者说萧条,当然萧条也谈不上,我们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放弃紧缩货币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否则再过一两年情况就可能会失去控制。 近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这对国内抑制CPI增长造成不利因素,中国应采取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应对,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个基本方向不应变化。美联储近期降息措施,同样不能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让汇率更具灵活性,同时加紧资本监管,这样才能保证独立的货币政策。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