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毅夫:中国粮食安全不是高枕无忧 须有力措施(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 13:41  CCTV经济半小时

 

  林毅夫:“当然不是高枕无忧,所以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对粮食的生产不重视,对耕地不保护,觉得如果这些情况蔓延下去,当然就会对某些地区的粮食的供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全国,到时说,各个地方出现粮食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些地级保护主义,粮食调动或者出售到缺粮省的话,那可能会造成缺粮省的恐慌,其实这次国际上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那么粮食的主要生产国,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的价格,那就限制粮食出口,这样就更造成缺粮国的对粮食的短缺,那么造成它更紧张的情况。”

  记者:“如果我们不能高枕无忧的话,那么哪些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

  林毅夫:“我想一方面我们可以同样地会继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会继续支持对这个农业科技的这种投资的支持,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同时对保护工地的政策会继续,锁住18亿亩的红线,同时也会增加对农民的这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各种生产的补贴,当然,要增加中国粮食的生产,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那么粮食价格适度地上调也是必要的。”

  记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省份,很多农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是很高。”

  林毅夫:“必须有适当的粮食价格上涨,他才会有种粮的积极性,相对来讲,他种粮的效益还是比较低的,各个地方还是应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的支持,很重要的就是对城市,以及甚至包括农村里面,这种缺粮的农民,或是城市里面低收入的人群,应该给一定的生活上的帮助,包括补贴,包括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的这种标准等等。”

  记者:“这可能比提高粮价来得更现实一些?”

  林毅夫:“应该允许粮价适度上涨,同时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要双管齐下。”

  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

  林毅夫教授刚才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政府在预算中安排了5625亿元的支农投入,近期又追加了252.5亿元,并且还两次调高小麦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同时还临时存储进口小麦和临时储备玉米豆油。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粮价稳定,国家花了不少钱,但毕竟农业生产用的柴油、化肥,都在涨价,农民种粮承受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大。怎么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呢?再来听听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的看法。

  记者:“今年大家对粮价的问题都非常关心,因为包括农资的价格,化肥各方面的价格在上涨,粮价也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您觉得粮价什么时候会见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供求肯定是基本平衡,今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还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它粮价是很难涨得很高的,如果说出现了粮价涨得很高的话,国家也一样是有能力来采取措施来平抑的,那么,就是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你国家可以抛售储备粮,可以使价格保持在基本的稳定,不大涨也不大落,这个可以做到的。”

  记者:“粮食价格不会暴涨?”

  曾丽瑛:“对,因为供求是基本平稳的,又有充足的库存,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让市场粮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不让它大涨,也不让它大跌,我觉得我们是能做得到的。”

  记者:“您看中国的老百姓对粮食的价格存在一定担忧,您在这上面有什么话要告诉他们?”

  曾丽瑛:“老百姓看到物价的飞涨,所以对中国粮价很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年的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再加上库存充裕,我们今年的粮价应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国家也有能力保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我对此,我们很有信心,应该说,也请大家放心。”

  半小时观察:扶农支农,才是平抑粮价的好办法

  粮价上涨正在慢慢演变为一个粮食安全问题,不但对于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粮食进口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更让我们忧心的现实是:由于种子、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上涨,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正在消退,土地撂荒现象愈演愈烈。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坏的坏消息。

  尽管面对着巨大压力,但是我们的粮食部门给出的承诺却可以使我们粮价稳定充满信心。由于今年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国家又有足够的库存,所以即使粮价继续上涨,也很难涨得离谱儿。

  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就像我们最近在节目中一直说的那样,一方面要提高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我们所一直忧心的粮价问题或许就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了。(记者:鄢闻余 李萍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